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分析了夏衍意识形态境域的构成特点、其内在构成和无法排解的矛盾的成因,并将其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环境中、放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命运中加以考察.该文认为,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采用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戏剧式结构,是夏衍实现革命意识形态话语与商业类型电影话语有效沟通的一个主要做法.采用对列的手法营造情节,使对比成为情节的主要推动力和简洁有效的批判手段,是夏衍电影剧本创作所体现出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他在向传统学习,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方面所做的成功尝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政治与道德的同源性特征,通过道德批判实现社会批判和意识形态诉求,是夏衍作品主题的共同特征.与此同时,夏衍的作品深受作者新闻工作经历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实验主义特征.通过对夏衍改编实践和改编理论的分析,该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所倡导的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决定论式的改编理论,目的仍然是通过改编,以电影的方式为大众树立属于新政权的意识形态之镜,利用电影群众性强、传播范围广、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实现对公众意识形态的整合.该章同时对其在改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改编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改编的现实主义精神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作出了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