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日趋成为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这些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这里是指进入小学阶段以后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干预方面,而对于流动幼儿(3—6岁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较少,事实证明,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运用调查法,采取分层抽样法,在长沙市六个区县内抽取了六所幼儿园中的522名幼儿(流动幼儿252名,本地幼儿270名,为了便于比较,在同一所幼儿园里统一随机选取数量大致相同的本地幼儿),采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流动幼儿与本地幼儿在人口学上的变量及在心理健康七个维度上的差异,了解流动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析流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结果表明:1.流动幼儿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父母职业、家庭收入水平等)显著差于本地幼儿;2.流动幼儿在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品行障碍方面与本地幼儿有极显著的差异,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幼儿;3.幼儿园类型对流动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公立幼儿园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私立幼儿园流动幼儿;4.流动的经历不利于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流动幼儿的情绪问题的主要变量是流动时间、父母文化和归属感;影响流动幼儿的性格发展的变量主要是流动方式及社会支持;流动方式、流动时间、父母关系水平、转学情况、歧视知觉五个变量共同影响流动幼儿的社会适应状况;社会支持感、流动时间、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四个变量共同影响流动幼儿的品德行为;流动方式、社会支持感、年龄、流动时间四个变量共同影响流动幼儿的交往行为;流动方式、归属感、班级、家庭收入水平四个变量共同影响流动幼儿的不良习惯问题;流动方式、社会支持、年龄、流动时间四个变量共同影响流动幼儿的其它障碍。在所有影响变量中,流动方式对流动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各方面的作用最大。基于流动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流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幼儿园等层面寻求对策。1.政府提供对流动家庭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护,减少社会歧视;2.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提升自身谋生技能和文化素质,加强亲子关系交流;3.关注流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尊重流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特殊性,培养其健全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