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2002年印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较为深刻的改革,以总体目标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改革,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06年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的基本原则。任何改革都将触动所涉及方的利益,企业内的薪酬制度改革必然是改革的重点之一。因为薪酬管理与每个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关,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敏感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如何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从而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失,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到适应市场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已成为电力企业的迫切要求,对薪酬体系的方案设计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无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关于薪酬体系的研究都很有现实意义。 昌平供电公司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现行的薪酬激励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本文在对薪酬制度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为其设计了基于薪点制薪酬制度,以改变目前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不足。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本文结构为: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问题判断,结合企业材料分析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薪酬制度文献研究,为解决昌平供电企业的薪酬制度问题提供理论文献基础;第四章是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模式选择,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探讨适合企业的薪酬模式;第五章是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对策,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的对策;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绪论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结构,指出在整体改革大潮中,薪酬制度改革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现行制度是不能适应企业整体市场化改革的,改革将势在必行。 第二章中,对昌平供电公司现行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判断。文章首先对昌平供电公司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工资结构管理制度、工资等级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奖金管理制度、福利管理制度,总结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奖金激励作用有限,工资等级划分不合理,忽视学历因素等,提出了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思路。 第三章中,通过对薪酬制度文献的研究,将薪酬的概念做了介绍,因为员工对分配水平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分配公平性的认同比例,直接决定着企业命运,因此薪酬制度和薪酬激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电力企业的相关研究表明,电力薪酬转变成了事实上的身份工资,提出付酬因素应该向岗位和绩效因素转移,进而提出薪点制作为试行的新型薪酬制度,与薪酬等级确定制度相比更具科学性。 第四章是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探讨适合企业的薪酬模式,对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模式进行选择。文章首先对昌平供电公司的薪酬制度约束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昌平供电公司对员工薪酬制度的管理上可以通过薪点制来进行解决,而公司薪酬总额的确定方式改革、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则不是昌平供电公司短期内能够做到的,所以,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着力的重点是如何对员工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推行薪点制,解决薪点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比简单薪点制与复杂薪点制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别,提出昌平供电公司适宜选择复杂的薪点制模式。 第五章是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昌平供电公司薪酬制度改革的对策。因为薪点制实际上是根据员工的岗位、技能、业绩等情况确定员工薪酬的付薪要素,然后据此确定各付薪要素的薪点与薪酬率,并据此确定员工的薪酬。要解决计薪要素问题就要做好职位分析,进行职位评估后,确定岗位薪酬差距,这样再着手建立职位薪点体系。薪酬要素可以包括职务、职称、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绩效等。关于薪酬率的确定,可以在考虑上述付薪要素和公司薪酬总额的前提下适当确定。 文章最后部分指出了研究结论与局限。本文昌平供电公司设计的薪点制薪酬体制改革,结合了公司实际,遵循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强调公司员工的工资必须加进浮动成分,使员工的工资直接与员工的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企业效益挂钩,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文章指出,要设计有效的薪酬制度,必须把薪酬制度的基础做好,首先要做好工作岗位分析。其次要重视绩效考核并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和反馈。薪酬制度需要与绩效考核紧密衔接,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结合主客观约束因素,指出了实际推行薪酬制度改革时将会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