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小鼠马兜铃酸肾病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其肾脏的免疫病理变化,初步探讨小鼠马兜铃酸肾病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给免疫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马兜铃酸Ⅰ制作马兜铃酸肾病小鼠模型,收集标本∶血、脾脏和肾脏,分别行肾功能、淋巴细胞亚群、病理检测。实验结果肾功能表现:在腹腔注射马兜铃酸Ⅰ(AAⅠ)3、10天时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明显升高,21天时逐渐下降,到35天再次升高;流式细胞分析仪(FCM)分析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AAⅠ3天时小鼠血、脾脏中的CD3+、CD4+、CD8+、4-1BB+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10、21天时逐渐下降,35天时再次上升。肾功能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结果示淋巴细胞亚群与肾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坏死,肾间质基本正常,随着疾病的发展,到疾病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塌陷,部分扩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间质及肾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脏局部有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肾小管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的上调性表达。结论1.应用大剂量马兜铃酸Ⅰ建立小鼠马兜铃酸肾病模型,临床表现为早期引起急性肾损伤,后期进入慢性期,发展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2.马兜铃酸肾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全身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4-1BB+功能紊乱,肾小管间质中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肾小管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的上调性表达。3.马兜铃酸肾病中4-1BB在血、脾脏的高表达,以及CD40在肾小管间质细胞的上调性表达,为此病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