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代以来,在回族聚居地区或散杂居地区,原本被关闭或拆除的清真寺也都得以开放或重新修建,而在之前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禁止的宗教活动也都逐渐恢复。中国的回族社会也似乎出现了宗教复振或教门复兴的浪潮。而在随后的1990年代末直至20世纪初期,也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形。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却还存在着当下的回族不如之前的回族的言说,或者说,当下的回族,已经背离传统。但同时,即是如此,这些被称为回族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与周围的其他群体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本文即是通过对宁夏永宁县纳家户人的为人观念的考察,来探究其情状何以形成及其更为明晰或明确的为人之道。通过参与观察、个案访谈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贯穿于纳家户人自身生活中的宗教象征或宗教意味,是理解或解释其做人的核心要素。更进一步地说,在纳家户人的为人观念中,存在着人、神、社会三者间的架构序列,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在这其中,围绕着人,展开了神圣、世俗等层面的叙述和勾划。在我所设定的一般性情景中,纳家户人的世俗角色和宗教道德角色也都是比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忙于基本的生计和生存时,也都是尽力来做实践与这些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宗教仪轨,并表现出明显的向主意念。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下,纳家户人基于宗教的人群分类,也被添加了更多和更为繁复的世俗社会角色成分。他们传统的以寺坊为中心的生活模式也逐渐被打破。然而,这个过程,是逐渐推进的,它本身与国家所推行的集体化进程及去除宗教的运动是有所关联的。受此影响,一些人也都是改变了他们的为人观念,在现世的政治变动或生存中寻求生存的意义。而同时,也还有人虑及后世,于是也就在这种与之前明显不同的背景下,追求宗教层面的神圣性。社会改革以来,尽管清真寺重新开放,纳家户人也参与一些宗教性的活动,但是他们的观念已经不同了。就是在这看似对传统的坚持中,也还是出现了一些在与宗教相关的实践中谋求私利、改宗新新教或苏菲门宦、利用回族伊斯兰特色的开发寻求基本的生存之道的情形。自然地,在这其中,也还是有一些人是认为他们在坚守看来是正确的为人之道。总体而言,此一时期,纳家户人似乎是更为偏向世俗,而同时也又有追求神圣的倾向了。这使得他们一方面不同于之前的回族,而与其他人群也还有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