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美罗培南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成人腹部脓毒症患者中的谷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腹部脓毒症患者的美罗培南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参数,模拟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应用美罗培南抗菌治疗的腹部脓毒症患者共29例。美罗培南剂量按照感染严重程度及肌酐清除率计算所得,其输注方式可选择传统30分钟或2步法。在给药前留取病原学培养,收集其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第5剂前30min的药物谷浓度信息,进行我院综合ICU病房内美罗培南治疗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现状调查。分别以谷浓度(Cmin)≤8 mg/L,8 mg/L<Cmin<16 mg/L,Cmin≥16 mg/L为依据,将患者依次分为A、B、C三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影响因素;进行腹部脓毒症患者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情况调查。其次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ICU病房内由消化道穿孔所致的腹部脓毒症患者10例,在诊断早期按美罗培南1g/30min静点的输注模型给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应用美罗培南首剂后(0.25 h、0.5 h、1.0 h、1.5 h、2.5 h、3.5 h、5.5 h、7.5h)的血药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通过药代动力学软件Phoenix 8.1得到患者的PK参数,再根据得到的PK参数信息利用水晶球(Crystal Ball)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比较模拟不同给药方案下对于可疑菌株及不同MIC(0.25,2,4,8,16,32,64)mg/L的%f T>MIC(40%,60%,80%,100%)及%f T>4MIC(40%,60%,80%,100%)的达标概率(PTAs)。以上患者均收集其一般临床学资料,如:患者入院时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肌酐清除率、以及相关感染指标如PCT、血常规,药敏结果回报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及预后等信息。结果1.我院综合ICU病房内29例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腹部脓毒症患者谷浓度(Cmin)情况为:A组(Cmin≤8 mg/L)共计9人(31%),B组(8 mg/L<Cmin<16 mg/L)共计7人(24%),C组(Cmin≥16 mg/L)共计13人(45%);谷浓度间变异系数CV=96.39%。三组患者间每日给药总剂量、药物输注方式、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1、0.042、0.027,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需要肾替代治疗是谷浓度过高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组间预后比较:总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2<0.05),三组间28天死亡率、脱离机械通气天数及ICU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我院ICU腹部脓毒症患者中培养的常见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4株(30%)、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26%)、铜绿假单胞菌4株(8.6%)。其药敏结果分别为:大肠埃希菌S:I为6:1、肺炎克雷伯杆菌S:I为11:1、铜绿假单胞菌S:I:R为1:2: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为敏感菌株,其血药浓度达标率可达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多为中介或耐药菌株,血药浓度达标率仅为25%。3.腹部脓毒症患者(10例)美罗培南PK参数如下:清除率CL为(5.48±2.96)L/h,Cmax为(59.41±15.62)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28.58±12.62)L,T1/2为(4.27±2.08)h。4.模拟给药方案在不同MIC条件下的%f T>MIC达标概率:当MIC≤0.25mg/L时,0.5h、3h、6h这三种输注时间条件下的给药方案均能达到100%f T>MIC;当MIC=16mg/L时,只有2.0g/q12h 6h静点的给药方案可使美罗培南治疗浓度达到40%f T>MIC的有效治疗目标,但不能达到100%f T>MIC的理想治疗目标。当MIC≥32mg/L时,所有给药方案均不能达标。5.模拟给药方案在不同MIC条件下的%f T>4MIC达标概率:当MIC≤0.25mg/L时,除2.0g/q12h,其余给药方案在0.5h、3h、6h这三种输注时间条件下均能达到100%f T>4MIC的治疗目标;当MIC=4mg/L时,只有2.0g/q12h 6h静点的给药方案可使美罗培南治疗浓度达到40%f T>4MIC的有效治疗目标,但不能达到100%f T>4MIC的理想治疗目标。当MIC≥8mg/L时,所有给药方案均不能达标。6.以大肠埃希菌作为可疑病原菌模拟给药方案达标概率:美罗培南1.0g/q6h的给药方案在两种输注时间条件下(0.5h静点或3h静点)均可使其治疗浓度达到100%f T>4MIC的靶目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作为可疑病原菌模拟给药方案达标概率:美罗培南1.0g/q6h的给药方案在两种输注时间条件下(0.5h静点或3h静点)均可以使其治疗浓度达到100%f T>4MIC的靶目标,0.5g/q6h和1.0g/q8h的给药方案在延长输注时间至3h的条件下也可以达到此目标。7.美罗培南治疗腹部脓毒症在不同MIC条件下推荐的最佳给药方案:当菌株MIC≤0.25 mg/L时,建议给予0.5g/q6h 0.5h静点的给药方案;当菌株MIC=2mg/L时,建议给予0.5g/q6h 3h静点的给药方案;当菌株MIC=4 mg/L时,建议给予1.0g/q8h 6h静点的给药方案。8.对于腹部脓毒症患者最常见菌株,为达到100%f T>4MIC治疗目标且综合性价比最高,推荐的最佳给药方案:对于大肠埃希菌建议给予1.0g/q6h 0.5h静点的给药方案;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建议给予0.5g/q6h 3h静点的给药方案。结论ICU腹部脓毒症患者的美罗培南PK参数发生改变,表现为表观分布容积增高,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相同剂量的美罗培南,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达到100%f T>4MIC靶标的概率升高。腹部脓毒症患者美罗培南谷浓度水平变异较大,临床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利用PK/PD理论选择最佳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