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水资源已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全球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量的差别非常明显,因此如何选用正确的方法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调控,是我国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论文首先介绍“水资源系统”的概念,认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协调优化配置模型是适合我国当前水资源发展现状的。因此,论文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建立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模型,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来寻求最优解,最终寻找出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的最佳供水用水方案。文章以山东省为试点,以当前水资源制度模拟中的“用水总量约束红线”作为限制条件,以大系统递阶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构造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在分析山东省1995-2012年来的用水结构与用水总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LMDI(迪氏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识别出影响用水总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强度、人口规模四个主要驱动因子。根据这些驱动因子的类别采用模糊迭代聚类理论将山东省分为用水驱动类型三个区域,以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分配方案,为制定水资源制度模拟分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其中Ⅰ区的主要以经济水平为主要驱动因子,包括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等五个地市;Ⅱ区的主要以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要驱动因子,包括滨州市、济南市、莱芜市、临沂市、东营市、枣庄市、淄博市、泰安市等八个地市;Ⅲ区的主要以用水强度为主要驱动因子,包括德州市、菏泽市、济宁市、聊城市这四个地市。山东省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模型分解为四个协调层,并且从三个级别分别协调优化,以最终达到山东省水资源系统总体优化的目的。采用多目标分解遗传算法逐级优化求解,最终求解出山东省各市农业、工业、生活三大部门的用水量最优分配方案。最后再根据2020年水源供水情况对山东省各市的供水、用水进行协调优化配置,以实现优化指标的最佳。优化配置结果显示,山东省各市的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用水部门的供水量既能满足一定程度的需水要求,又能保证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综合效益的最佳,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