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PauleMarshall)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BrownGirl,Brownstones)发表于1959年。小说发表之初,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因为当时美国文学批评界少有理论家愿意关注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1981年,女权出版社重新出版《棕色姑娘,棕色砖房》这部长篇小说,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批评家的眼球。这部小说中,作者以她的自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十岁女孩塞丽娜·博伊斯作为巴巴多斯裔第二代移民,在本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强烈冲击中痛苦而艰辛的成长故事。
本论文将采用空间批评这一跨学科领域的批评理论来分析展现女主人公塞丽娜·博伊斯的成长历程。从空间的三个维度: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来分析小说中各种空间的冲突和对立,以及它们对女主人公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从而揭示作为边缘人群的黑人女主人公在构建自我身份之路上所遭遇的迷茫、困惑和痛苦。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文学生涯,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写作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另外,对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介绍和梳理。第二、三、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角度来分析女主人公所经历的空间冲突以及它们对女主人公自我身份追寻的影响。第二章讲述了塞丽娜在父母亲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家庭空间中经历本土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她的棕色梦想是如何构建、消解和幻灭的;而幼小的她又是如何在这种冲突中迷失自我,陷入身份危机的。第三章探讨了塞丽娜在巴巴多斯社区内外两种社会空间中的流浪、徘徊与迷惑,分析了女主人公摆脱社区内外社会空间对自己追寻自我身份的阻碍,以及对她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有利空间。第四章从心理空间的角度阐释了塞丽娜心理空间和个体空间的成熟和她自我身份的构建。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本章总结了小说中女主人公成长的三种主要空间中的各种对立因素,揭示了当时的黑人女性在异质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艰辛和追求自我之路中无限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