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家关心的旨趣所在。在西方社会学界,无论是社会控制论还是功能论,亦或是社会冲突论,都突出了对社会秩序的关注。郑杭生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种社会运行论就体现了社会学的实践意义,致力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其着力点事实上也是社会秩序的寻求。对于朱熹的思想,人们称之为理学,意为义理之学,与汉唐的辞章考据训诂学相对。然而,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笔者从朱熹的社会思想中更多发现了社会学所感兴趣的关于社会控制或者说伦理控制的思想,这种有意识的社会控制是以儒家的理想社会秩序实现为目的,所以笔者将以社会秩序的视角去解读朱熹的社会思想。对于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的研究,本文的行文结构分为五个章节。在第一章节中,笔者从朱熹这位大思想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探讨了其思想产生的条件。宋代社会的失序状况,以及朱熹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积极关注社会秩序问题。在第二章节中,笔者概述了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的理论基础。朱熹的思想一致被公认为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产物,那么就朱熹社会秩序思想而言,他从这三家获得的和抛弃的精神是什么。在对朱熹社会秩序思想进行这些梳理之后,笔者首先选取了社会行动准则这一概念来阐述朱熹的社会秩序思想,这比较符合社会学眼光。在这一章节接下来的几节中,笔者分别从家庭秩序、政治秩序、性别秩序阐述了朱熹的社会秩序思想。家庭秩序的重要性在于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儒家讲究齐家而后治国之道。家庭秩序的稳定,对国家政治秩序的安定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伦理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治秩序的稳定则是社会秩序中最为首要的。他将安定作为国家政治中大且先的问题,这是对中国长期社会政治祸乱原因的探讨和统治经验的总结,也是国家政权观念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性别秩序的构建,对于朱熹而言也十分重要,尊卑分明的性别关系,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是天之所命,天理也。朱熹对于宋以后两性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在第四章节中,笔者主要从社会失序的表现、社会失序的原因、社会失序的解决途径这三个方面去找寻朱熹思想。传统社会的失序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规范生活的规范的缺失因而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有效地调节作用,结果导致社会行为层面表现出混乱状况。对于社会的失序,朱熹认为是因为天理没有流行所致,即三纲五常这样的社会伦理规范没有很好地被社会成员所遵守,这可以理解为规范的缺失。但是造成规范缺失或者说规范没有被恪守的原因,朱熹首先是从人欲问题上进行追究,同时他也把矛头指向了封建君主,但不是封建君主制度。朱熹面对当时天理不流行的社会,认为应当从正君心、恢复儒家正统思想同时也包括他的理学思想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通过对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的解读,我们发现了朱熹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传统社会或者说封建社会后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伦理控制的强化,这主要通过他的一系列哲学理念完成,最核心的就是“天理”。在最后一章节,笔者分析了伦理控制与传统社会的契合性、朱熹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此外转型过程中的当代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的社会失范问题,笔者自然也从朱熹社会秩序思想那里获取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指出了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