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支出的过快增长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种上涨趋势不加以抑制,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居民卫生服务的有效需求将更加受到抑制。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医疗支出增长因素问题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本文研究表明:1.医疗支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面的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的普及以及供给面的医生引致需求、医疗技术进步和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2.健康是一种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医疗保健)最明显的经济收益就是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时间的延长。医疗保健是正常品,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支出的影响是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老年人因发病率、失能率以及残疾率高将引起医疗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健康状况改善的结果,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也有降低医疗支出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讲,死亡前的医疗费用是人的一生医疗费用最高的时期。4.医疗保险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支出方式,“第三方付费制度”不仅引起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过渡利用,而且会更进一步造成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过渡提供。经验结果也支持了这一主张。无论是医疗资源的过渡使用还是过渡提供,都是医疗资源的滥用和浪费。5.医疗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医患之间信息上的不对称为医生引致需求提供了条件。但是医生追求的是引致与质量提供上的一个组合以最大化其利润。医生人数增加一方面会使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也会使医生的引致水平提高,尽管患者的医疗需求会增加,但医生的利润往往会减少;引致的边际负效用的增加,一方面使得医生的质量提供提高,另一方面会使医生的引致水平下降。尽管患者的医疗需求不变,但医生的利润会下降;保费补偿越大(越小),则引致需求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动机越低(越高);反之,引致的边际生产力越低,则引致和质量提供越高。另外,改善患者对医生引致行为的了解有助于限制医生的引致水平。医疗卫生改革不能触及医生的利益。6.医疗技术进步通过改变对特定医疗服务的供给来影响医疗支出。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医疗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模型模拟表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中至少六分之一,或者很可能是五分之一是由医疗技术进步引起的。医疗技术进步使得我国每年的治疗成本大约减少了1至2个百分点,我国人口的期望寿命每隔7年提高1岁。7.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具有极强的外部性,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有抑制医疗支出增加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支出不仅总额不足,而且存在结构性偏差,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公共卫生投入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承担。8.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供给引致需求、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以及技术进步与我国卫生总费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经济增长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卫生总费用的收入弹性约为1。在我国,医疗保健为必需品,同时为正常品。供给引致需求是影响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供给引致需求不仅体现在医生行为而且体现在医院行为上。医院引致需求行为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程度高于医生引致需求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公共预算卫生支出变化对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技术进步还没有对我国的医疗支出产生明显的影响。短期只有经济增长对卫生总费用的作用明显,而人口老龄化、供给引致需求等因素对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影响,长期才能显现,短期影响不大。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卫生总费用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约19%被修正。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基本上可以认为各解释变量是医疗支出的Granger因,与实证研究的假设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