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也是优秀的伦理学家,他的两部传世佳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历经两百多年依然影响至今,他的经济伦理思想也为现时代经济伦理的研究提供了最初始的理论资源。本文从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入手,通过对两本著作的解读,分析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内涵及作用机制,探讨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伦理价值,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及其局限性。斯密认为人自利的本性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这一本性若能在恰当的范围内发挥,那么其在道德上是具有合理性的,这也成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三次提到“看不见的手”特殊语境的分析,认为它是顺应了自然秩序而和谐发展的,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而且自然地将社会财富分配到每个人。然而,“看不见的手”的运行总要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优越性在自由平等的法制社会以及公序良德的伦理环境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它的运作需要社会制度的合理设置以及与经济活动相契合的准备条件,因此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旁观者的内心监督、正义法律的制定也就成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客观机制。它一方面保障了人自身的权利,另一方面协调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公平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了由自利向互利的转变,并引导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最终走向一致,使得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看不见的手”在社会活动中能够自发调节利益关系并始终保持均衡,因此它也成为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的内在力量,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等特点会扰乱这一秩序,在财富分配过程及结果中所造成的不公平会引起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同时这一理论本身的诉求仅仅停留在创造财富的良俗社会而没能建立起充满美德的经济社会,即缺乏伦理价值观的升华。当然,“看不见的手”理论所固有的局限性,并不影响它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具有的伦理价值,分析总结这一理论的功过得失,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