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记》中的女性形象和世相描写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芙美子(1903—1951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1924年开始在《文艺战线》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其作品最初以诗歌为主,后通过自传体长篇小说《放浪记》登上并活跃于日本文坛。该作品被称为“昭和时期日本女性文学第一杰作”,对后来的日本女性文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放浪记》最初连载于长谷川时雨的杂志《女人艺术》,刊出后获得意外成功,后出版单行本。作品主要描写了“我”四处流浪的困苦生活和坎坷曲折的感情经历。作品以日记的形式如实记录讲述,而可能正是由于追求写作时的这种不经意与真实性以及强烈的自传色彩,为林芙美子虏获了一大波忠实读者,也在人们心中建立了“芙美子式”的流浪女人形象。此外,日本导演成濑巳喜男对林芙美子作品更是情有独钟,曾将其6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其中,《放浪记》曾三次被改编并搬上荧屏。另有作品《牡蛎》《晚菊》《浮云》等。进入世人眼中的林芙美子,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乐观精神,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综合对林芙美子的先行研究,国内外研究不一。可能是历史原因,国内研究角度多集中于战争思考等方面,另有作者的不同作品的对比研究、人物形象、作品流行符号的研究等。日本研究主要集中于传记式、作家作品论,角度多为对作家与其作品的评论、对林芙美子死后的悼念文章、不同作品的研究。而于《放浪记》而言,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人物形象分析、文体特点、与其他作品对比分析等方面。其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多局限于几个人物,对作品所反映出的世相描写的分析也较少。因此,本论文将以1947年新潮社出版的《放浪记》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的分析,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世相描写进行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对先行研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意义进行阐释。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林芙美子生涯及文学与《放浪记》在林芙美子文学中所处的地位;第二章分析《放浪记》中的部分女性形象;第三章分析《放浪记》中所反映的世相,并对世相描写进行分析;第四章分析林芙美子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并描写这般世相的背景和原因;第五章则着重对《放浪记》所带来的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论述。结论部分在对林芙美子及其文学进行概括分析、归纳提炼的基础上,指出作品存在的社会意义、林芙美子的人生观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正>电影《红高粱》浓笔重彩,红色成为电影最具有视觉感的色彩。而音乐则在这浓重的红色基色上加上了无法抹杀的阳刚。《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和《酒神曲》作为《红高粱》的
<正> 陕西临潼新发现的利簋,是有关周武王伐商的一件重要铜器。武王以甲子朝灭商诛纣,见于《尚书·武成篇》及《史记·周本纪》。《武成篇》是孔安国所献的壁中书,是真古文,
利用老井眼定向侧钻新井眼,对地质构造重新认识和评价,可大大降低钻井成本,加快勘探开发的进度。本文介绍了曲斜七井悬空侧钻采用的钻具组合及工艺措施,并对其泥浆技术和降压解卡
<正> 沈阳市的西北隅塔湾一带地势较高,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就耸立在这块高地上。这座高30米的十三层古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于塔前有一湾清水、一拱石桥,而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儿童立体书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与玩具的趣味和功能,创造了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图书视
随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工会系统成人高校内控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控。该类学校无论是在规模(尤其是人员配置方面)还是内设机构的设置,都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提
任何传播形态都被赋予传播主体本身的价值取向。比较《山楂树之恋》小说和电影有三处差异:故事的主要人物及情节,静秋的人物形象特征,老三和静秋的纯净爱情。本文欲以此为例
基于系统论观点,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划分,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包括4个层级、27个指标的农村致贫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四川省青川县实际情况,运用A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B-co-4HB)]是一种在生物体内积聚形成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聚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将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梳理概括为企业性质探视、企业行为分析、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和企业制度理论创新等四个逻辑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