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以连续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来自2015年7月-2016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骨科住院部,同时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录入44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病例,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实验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常规镇痛方案。B组22例(对照组):常规镇痛方案。常规镇痛方案:患者术前48小时给予塞来昔布口服(用法:每日两次,每次200毫克),缝皮前于膝关节腔行关节周围局部阻滞,术后72小时内予特耐静脉推注(每12小时一次,每次40毫克),之后改为塞来昔布口服(用法:每日两次,每次200毫克)。术后当天予灯盏花素注射剂静滴(用法:50mg加入0.9%氯化钠250m1,每天1次,持续7天),术后第2天消肿止痛膏外敷(用法:外敷术侧胭窝,每次6小时,持续7天)。根据镇痛效果、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总体满意度、补救性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来进行评估,然后完成既定观察指标的资料收集。所有数据经SPSS18.0进行分析,通过检验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比较两组镇痛方案,镇痛效果方面:两组镇痛方案处理后疼痛评分随着时间变化均有下降,以连续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镇痛方案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在大部分时间点比常规镇痛方案组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两组镇痛方案处理后膝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变化均有增高,以连续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镇痛方案组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各个时间点比常规镇痛方案组高;膝关节评分方面:实验组术后1周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院总体满意度、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早期静息时及活动后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周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以连续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相比常规镇痛方案具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