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理类型及分期、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74例MPMN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74例MPMNs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1.74:1;首发恶性肿瘤的年龄范围为8-84岁,平均年龄为58.0岁;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年龄范围为16~84岁,平均年龄为60.9岁。首发恶性肿瘤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间隔时间范围为0-22年,平均间隔时间为3.4年。本文74例MPMNs病例中,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SMPMNs)有24例,占32.43%;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MMPMNs)有50例,占67.57%。双原发恶性肿瘤(Doub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DPMNs)有65例,三原发恶性肿瘤(Triplicat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TPMNs)有8例,四原发恶性肿瘤(Quadruplex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QPMNs)有1例。累及同一系统或器官者有33例,占44.59%,其中24例同时累及消化系统,包括23例DPMNs和1例TPMNs;5例同时累及呼吸消化系统,均为DPMNs;2例同时累及生殖系统,均为DPMNs;另外1例同时累及泌尿系统以及1例同时累及乳腺,均为DPMNS。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者有41例,占55.40%。74例患者共有158个可评价的肿瘤病灶,其中有80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25个位于泌尿生殖系统;9个位于乳腺组织;还有另外15个病灶分别位于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腹膜组织等。病理类型中,68个病灶为腺癌;26个为鳞癌;7个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个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他41个分别为肝细胞性肝癌、小细胞癌、淋巴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治疗方法方面,本文74例MPMNs患者,首发恶性肿瘤中:有5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4.3%,其中有31例行术后化疗,有10例行术后放疗,有5例行术后内分泌治疗;未行手术者19例,14例行化疗,4例行放疗,2例行内分泌治疗。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有4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60.8%,其中有26例行术后化疗,有8例行术后放疗,有1例行术后内分泌治疗;未行手术者29例,其中有28例行化疗,8例行放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74例患者中,未予任何治疗者2例。74例MPMNs患者至随访终点为止,存活46例,死亡28例。首发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范围为1~37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64.3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79.2%、62.5%;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范围为1~19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4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2.4%、18.8%。结论:胃、结直肠、肺、乳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及卵巢等同一系统、成对器官或者同一器官易发生多原发恶性肿瘤;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诊断对于MPMNs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诊断明确后,积极的予以规范化治疗方法决定着MPMNs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另外,对MPMNs患者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原发恶性肿瘤,是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