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HBV慢性复制小鼠模型中,探索TLR2活化能否抑制体内HBV复制。2.在HBV慢性复制小鼠模型中,探讨TLR2活化抑制HBV复制的机制。方法:1. TLR2配体Pam3CSK(P3C)小鼠尾根皮下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定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等的表达。2. C57BL/6小鼠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质粒建立慢性HBV复制小鼠模型。在pAAV/HBV1.2质粒注射后的早期(day0, day7和day14)或晚期(day14, day21和day28),连续3次尾根皮下注射P3C处理小鼠。3.按既定实验设计对小鼠进行眼眶采血,并在固定时间点留取肝脾组织样本。通过定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等)和HBV血清标志物(如HBsAg、HBeAg);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用realtime PCR和real time RT-PCR分别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细胞数;通过细胞内因子染色检测PBMCs和脾淋巴细胞中HBs/HBc peptide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用Dimer染色检测脾细胞中HBs/HBcpeptide特异性的CTLs情况。4.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5作图。结果:1. naive小鼠和HBV慢性复制小鼠经尾根皮下注射P3C后,血清中IL-6的产生在注射后3h达到最高,在24h内降至正常水平。并且,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P3C的处理剂量成正相关。2. HBV慢性复制小鼠经早期应用P3C后,血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小鼠肝内HBcAg的表达也显著减少。而在P3C晚期处理小鼠中,未发现明显的抗HBV效应。3.在早期应用P3C组和未处理组的小鼠中,脾淋巴细胞和PBMCs均未能检测到HB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仅在第10天,早期应用P3C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rHBcAg刺激后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4.通过对小鼠肝组织相关分子mRNA水平进行real time RT-PCR检测,我们发现:早期应用P3C组和对照组小鼠相比,IFN-β和IFN-γ mRNA无明显差异;促炎因子IL-6和TNF-α mRNA在第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抑炎因子IL-10mRNA在第4天和第1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 naive小鼠和HBV慢性复制小鼠经TLR2配体P3C处理后,血清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是一个较快的过程,一般在几个小时内达到最高峰,且炎症因子的浓度与P3C的剂量成正相关。2.在慢性HBV复制小鼠模型中,早期应用P3C能发挥明显的抗HBV效应,而晚期应用则无此明显效应。3.在慢性HBV复制小鼠模型中,早期应用P3C产生明显的抗HBV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TLR2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对HBV的早期复制产生抑制,而TLR2活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