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分子检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a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的土传植物病害,是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各地,甚至同一棉田生长过程中其棉花黄萎病的症状类型、发病率、病害严重程度等方面常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同一棉田棉株个体间的抗病性差异引起的,还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引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生产问题。为此,本文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病原菌分离培养后的生物学培养性状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核型居多,其次为菌丝型,中间型最少。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江苏省同一棉田中,甚至个别在同一植株上分离培养的黄萎病菌都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2.通过比较棉选一号培养基、吕金殿培养基及棉叶培养基,筛选用于从土壤中分离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棉选一号培养基最好,其配方较为简单,并且杂菌少。3. 2008年采集江苏省大丰市土样,用水筛法分离土壤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40cm的上层中,在重病区0-20cm的土层中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占总的70%左右,在20-30cm分布着20%左右的微菌核,在30-40cm处仅分布10%左右的的微菌核。在轻病区1的0-20cm的土层中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占总的71.2%,20-30cm处分布18%,在30-40cm分布10.8%。因此,深翻上层或对表层土壤进行处理,是防治棉花黄萎病菌的有效方法之一。4.采用了PCR技术对江苏省棉花黄萎菌系进行检测,监测江苏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利用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的特异引物D1、D2对采自江苏棉区的64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PCR扩增,54个菌系扩增出500 bp的片段,与前人报道的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系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一致,说明这些菌系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系,而剩余的10个菌系未扩增出任何片段,利用非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ND1,ND2对这10个菌系进行扩增,扩增出1500 bp的片段。落叶型黄萎病菌占供试菌系的84.38%,表明目前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依旧以落叶型黄萎病菌为主。5.选有代表性的棉花黄萎病菌52个菌株及4个对照菌株,各配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于棉花苗期1-2叶期伤根接菌,在温室中对各代表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并发现江苏棉花黄萎病菌有落叶型菌系的存在,可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混合类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弱致病力的III型分别占17.86%,71.43%,10.71%。结果还表明,同一棉田棉花黄萎病存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两类表现类型,而且棉花黄萎病菌又同时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致病类型,这就表明棉花黄萎病菌是一个易变异的混合基因型群体,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组成的亚群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由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ashi侵染引起的稻曲病,目前已成为水稻的重大病害之一。然而至今对稻曲病菌繁殖体的生物学了解非常有限。本文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家离学校只有一箭之遥,从窗口就可以看到操场。每天放学后,7岁的范雪平就趴在窗口,着了魔似的看着武术队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压腿、下腰……因为身材瘦弱,范雪平未被选入武术队。然而,一股从未有过的渴望,让内向的她鼓起勇气向老师毛遂自荐:“我也想练武术!”她的眼睛里闪动着热切的小火苗和一丝超出年龄的坚韧,老师笑着收下了她。  范雪平训练刻苦,进步飞快,很快在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崭
期刊
灰葡萄孢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常在蔬菜、水果、花卉上引致灰霉病,造成很大损失。毒素是灰葡萄孢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毒素与植物的互作机理尚不清楚。明确毒素作用方
苗晓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女飞行员,曾多次成功地执行战备运输、抢险救灾等飞行任务.时隔30年,今年82岁高龄的她,突然意气风发,想再次冲上云霄苗晓红和老伴退休后,两人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