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伦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bs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近现代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改进,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在享受到这一切带来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生态伦理学产生并不断得到传播。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倡导得到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我国也将生态文明列为重要地位,从国家层面支持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生态伦理理论将传统观念里伦理学的研究范畴由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理论创新,也是契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在生态伦理价值观指导下,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以损害自然环境或破坏生态环境、滥用自然资源为代价,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为前提。应该建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践行其价值理念是一个重要课题。生态伦理教育就是推进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向更广范围内传播和扩散的必要条件,同时,高校聚集了大量的青年学生,他们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对于新的理论接受能力较强,在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伦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促使人们享受到更多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与之同时,生态伦理理论产生并不断得到传播扩散,得到更广范围内的认同。生态伦理教育的推进需要仅仅抓住时代需求,特别是要在高校群体中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活动,以实现理论的大众化传播和认同,并形成与生态伦理价值观导向相一致的公众行为习惯。从生态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生态问题的日益同质化、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以及生态伦理学自身发展等生态伦理学产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态伦理学的提出和发展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具有可能,一方面,高校是目前青年人聚集的地方,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为生态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另一方面,高校是开展相关理论前沿研究的主阵地,可以将相关理论成果与大学生课内外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将理论传输给高校在校生,有利于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程度的对接,进而推进高校生态伦理教育。对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高校生态伦理教育存在着理论与教育现实对接不足,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实习路径缺乏,管理制度保障弱以及育人功效发挥不足等问题。结合现实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和对策。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伦理理论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衔接,推进生态伦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广大师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宽生态伦理理论的传播路径,并且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更多的生态伦理践行者不断涌现,并且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促进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实施。
其他文献
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优良情绪品质状况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良情绪品质培育作为其有
高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从最初的教学科研、信息管理为主体的网络应用环境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多元化校园网络,这对校园网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交互性等均提出
目的:编制一份简单易行,有效可靠,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测评工具,为测量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依据;调查湖南省护理学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能力水平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校漂族一词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本人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分析路径,不在于对该群体的表现方式的描述分析,而是立足校漂族个体自身
近年来,由于微博的便利性,原创性,时代的互动性,快速传播性等特点已成为各类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最快速、影响力最强的互动平台。由于其高度自主性的传输方式,广泛的参与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日益明显,高校中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群体亦日益扩大。为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政府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补偿在
本文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全文着重讨论了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三个方面。对于词汇歧义文章从词的多义性、词义的层次性来阐述其形成原因;对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倍受关注。从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着眼,教师、学生、领导者(董事会、校长)无疑是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层次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国家“985”重点建设的东北大学,其就业工作也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各个层面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