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对母婴伤害很大。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及病灶累及部位,以期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及风险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泰安市中心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231例患脑血管病的孕产妇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时在三家医院筛选出同期住院、无脑血管并发症的健康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妊娠资料及生化指标,并绘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随后将病例组进行分层分析,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即脑卒中组及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组,比较亚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妊娠资料及生化指标。最后分析脑血管病变类型与妊娠时期之间的关系及脑血管病变累及部位分布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31例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患者,多数发生在妊娠期(197例,85.2%),以单纯PRES多见(121例,52.4%)。脑卒中患者(108例,46.8%)病死率较高(7/108,6.5%),以ICH破入脑室为主要原因(3/7,42.9%)。2.通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发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次数(OR,2.22;95%CI,1.07-4.58),非子痫先兆子痫类高血压(OR,21.03;95%CI,2.36-187.41)和子痫/先兆子痫类高血压(OR,20.11;95%CI,6.99-57.83);纤维蛋白原(OR,1.68;95%CI,0.48-0.98)及白细胞计数(OR,1.20;95%CI,1.07-1.35)水平的增高增加了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降低了患脑血管病的风(OR,0.06;95%CI,0.00-0.71),构建的生化指标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3,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82.3%,71.6%;构建综合预测模型AUC为0.89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77%、90.50%。3.通过比较脑卒中组与PRES组发现:与PRES组相比,患子痫/先兆子痫类高血压的患者,最终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减低99.96%(OR,0.00;95%CI,0.00-0.05),是脑卒中的相对保护因素。4.通过对4种疾病的发生时期及影像部位分布发现:IS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以单部位受累多见(29例,67.4%),多发生于M5及M6区(10例,23.3%);ICH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以单部位受累多见(49例,84.5%),病灶多发生于额叶(17例,29.3%);CVT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及产褥期,以多部位受累多见(14例,60.9%),多累及上矢状窦(15例,65.2%);PRES多发发生于妊娠晚期,以多部位受累多见(89例,72.4%),以枕叶(69例,56.1%)、顶叶(67例,54.5%)常见,呈完全或不完全对称分布。结论:1.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分娩次数及妊娠高血压病会增加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风险,相比于脑卒中,子痫/先兆子痫更会增加PRES的发病风险;血钙浓度减低可能是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基于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构建的综合临床预测模型对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2.妊娠及产褥期脑梗死好发于前循环M5及M6区,脑出血好发于额叶,颅内静脉窦血栓好发于上矢状窦,PRES以顶枕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