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介于仰韶时代与龙山时代之间,以斝、鼎、釜灶、夹砂罐和小口平底瓶等器类为主要组合的考古学文化。篮纹、绳纹和附加堆纹是其主要纹饰,夹砂灰陶、泥质灰陶是为主要质地。据调查,山西境内分布着广泛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其中临汾、运城、晋中为主要分布区域,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已有十处之多。数十年来,伴随着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考古学家对庙底沟二期文化从确认到深入研究,在取得新进展的同时,许多过时的传统观念和不合理分期研究成果亟待修正,对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尽可能还历史的本来面貌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首先对山西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根据典型遗址——古城东关所发表的地层或遗迹关系以及典型器物的演变关系,将其分为三期七段,并作为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标尺。以此标尺去衡量山西境内其它地区遗存,与标尺各期或段的典型器具有相同特征的,即认为它们大致同时,从而形成了不同遗址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存在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因素的差异,山西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可以分为晋中、晋南、晋西南三个地区。三个地区既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又显现了其个性特点。其中晋西南是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中心和策源地。在此基础上还分别探讨了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源流和年代,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是在西王村Ⅲ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最终发展为以鬲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年代约BC2900—BC2300年,大致经历了600年左右的发展。与陕、豫地区所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相比,山西地区有着与其相同的某些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那时的居民曾经与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居民发生了文化交流,许多器物表现出了极大的相若。这些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有关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分期结果的合理性。总之,通过对山西境内庙底沟二期文化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认识,为进一步完善山西境内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谱系,探索文明起源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