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旅游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国家乃至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缩小区域差异成为各级政府面临解决的难点问题,尤其在“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科学名词问世以来,实现可持续的和谐旅游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因而,在承认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客观前提下,如何科学有效的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把握区域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性认识,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性问题,而且对于区域旅游实现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长三角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构建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同时结合SSM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要素的结构合理性以及竞争潜力,最后,针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这一现状,探究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旨为我国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全文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主要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等。   第二章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支撑本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竞合理论、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第三章基于SSM模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SSM模型分析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二级指标的分值确立其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以进一步分析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通过横向纵向两方面的比较得出各个旅游城市的竞争力指标要素的结构合理性和竞争优势,从而为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明确方向。   第四章基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的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分析。综合以上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以及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竞合理论的理论基础,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格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尝试性的探究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提出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本文通过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引入了SSM分析方法,科学客观的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以及其指标要素的结构合理性和竞争潜力,得出的结论基本上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客观事实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SSM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研究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此为长三角地区尽快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农村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环境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资源的紧约束,劳动力的高成本、人民币汇率的
土壤活性铁的含量和分布影响土壤对植物的供铁水平,同时还能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和养分的有效性。特别地,在湿地土壤中铁循环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本文
选取中山市9个典型的村落风水林样地,参考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Vigor)、结构(Organization)、恢复力(Resilience)评价体系和方法来建构3个层次11个指标的评价模型,进行风水林生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估产,已经成为了目前农作物估产的主流手段。它可以对作物长势进行实时、全天候、动态监测,还可以通过提取遥感参数进行作物生长发育过程模拟等。求取植被净
近年来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技术发展迅速,优化影像的信息提取技术效率并提升其识别精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就图像信息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短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江苏省海洋资源十分丰
大连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当前又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缓解区域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