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56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产生的“收入陷阱”已成为阻碍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障碍和重大挑战。本文从收入分配理论入手,以探索缩小东西部地区收人差距的战略框架和政策措施为主线,系统研究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途径,对于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解决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问题,我国相继出台多方面的政府改革措施,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规模仍落后于东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也因此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和人民收入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不仅致使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运行,也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形成挑战。
  现阶段,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尚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对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形成支撑,学术界对于西部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不足且不具系统性。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必须承载维护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使命,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争取实现东西部产业联动,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互助互利、共同发展。本文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和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对西部资源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力图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构建合理的发展路径。
  东西部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更加突出,因西部各省市大多位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农村地区资本存量不足,经济发展更加困难。中央政府多年以来下发一号文件,要求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为此,本文对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重点研究,指出解决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关键在于解决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重点对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资本、技术投入提出相应问题和建议,以期现代农业能够在西部地区实现快速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
  区域间收入不均是长期困扰全球经济发展的难题,学术界也一直将其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最早探讨收入分配的理论之一,它强调劳动价值与商品的等值交换,为我国当前解决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提出了基本的原则。我国根据国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制定东部率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计划,对我国早期经济发展效率和平衡的取舍是实施东部率先发展的原因,符合我国当时基本国情,但现在面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我们需要重新衡量收入公平的重要性。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分析出收入分配在地区间变化的趋势,即在工业化早期,收入会随经济增长迅速扩大,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步达到稳定状态,之后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而缩小,表现为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这为我们研究我国当前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变化趋势提供了研究思路。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萨缪尔森的税收思想分别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税负的角度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宏观政策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不均的重要原因。
  本文以收入分配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为主线,以缩小收入差距为重点,以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从东西部地区居民整体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纯收入差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当前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并通过绝对收入差距的增速变动指出,东西部城镇间居民收入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未表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因而东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仍然严峻,阻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刻不容缓。
  本文按照研究逻辑一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的背景、意义,从宏观的角度说明了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严重性,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深远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并通过实例介绍地区收入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当前国内外对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以测度分析和趋势研究为主,地区间收入差距主要呈现稳定、缩小、扩大三种态势。最后阐述了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理论支持部分。本章对研究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选取符合我国当前国情以及我国正在适用的分配理论,着重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萨缪尔森的税收理论,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微观主体研究两个方面为下面分析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演变局势和政策建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本章基于整体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三个层次,以城镇居民人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作为衡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通过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个视角来分析当前东诬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并通过差距增速变动分析未来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发现东西部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缩小趋势但不明显,而东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的缩小趋势。
  第四章,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章从收入差距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指出收入差距通过影响要素流动和人民生活对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西部培养经济内生增长和建设合理城市体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造成严重危害。
  第五章,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分析。本章从自然区位因素、政策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市场化水平因素、城市化水平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对具体因素下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研究,指出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最初起源于自然区位和国家战略因素,随后在产业结构差异、城市化水平差异、市场化水平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拉大。
  第六章,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战略框架。我们已经认识到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要从中提炼出未来应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对策,确定制定相应政策的战略框架。本章从产业结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西部特色农业的角度,分析未来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导思想,并强调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并指出在今后制定相应政策时要遵循兼顾公平、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和保护生态的原则制定切实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方针。
  第七章,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本章针对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结合美国“西进运动”和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将政策建议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建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西部地区政府致力于培养人力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
  第八章,本文总结与展望。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通过本文分析,两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而采取相关措施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以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了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解决路径。主要的创新点以农村经济现代化、人力资本投资为支撑,强调劳动力的主动性相对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农村居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因而发展现代农业对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有很好的带动作用。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和指标体系建设将是本文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国际上掀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美日等很多国家在这期间完成了利率自由化改革。当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龙和爱德华·肖通过研究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于1993年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议》,这是我国首次在法规中提出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
学位
期刊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状况,仍然处于制度的完善阶段,但自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就被提上日程,并逐渐发展为公司治理模式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必不可少部分,也成为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证监会于2006年1月6日公开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那些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也彻底的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广泛实施股
学位
互联网或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能让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变革的技术。互联网应用大潮的兴起,全方位、多角度以及深层次地改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对普通大众而言,互联网不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且使得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角色从消费者扩展到参与者,甚至开始成为商业活动中的提供者;对企业而言,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工具和平台,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经营方式,从扩大收入来源和降低
我国的风险投资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成长速度很慢,直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发展。而近十年来,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可谓是突飞猛进,成长起来一大批拥有一定规模、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优秀风险投资机构。随着国内创业板的正式启动,风险投资行业抓住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披露的项目数量共有1360个,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35.59%;
学位
投资者情绪作为投资者心理和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被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广泛研究。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的具体反映指标,进而探索产业政策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通过此方向的研究,既有助于对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又能为产业政策的出台提供理论基础,是同时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  投资者情绪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也是投资者情绪乃至行为金融学领域
学位
中国的投资者目前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不动产类投资、大众商品类投资、艺术品类投资、外汇类投资、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及衍生品类投资,而权益类市场正逐步成为投资者可选择的重要投资渠道之一。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权益类市场的重要构成,亦在快速成长。截止2014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7.25万亿,是2004年总市值的10倍。过去十年,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亦由23.18%上升至58.53
学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成本低廉的缓解气候变化的方式,森林碳汇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气候公约的重要内容,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尤其对中国更为重要,自200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整体经济仍需要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排放峰值还未到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现代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大的降低;另一方面,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大的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10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