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对转喻的研究。以前转喻大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研究。直到最近,转喻才受到认知语言学家的重视,得以与隐喻并驾齐驱。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作为人类根本思维方式的地位。本文第一章回顾了以往对转喻的研究。转喻的各种定义被列举出来以展示出转喻研究的历史脉络。但是回顾的重点是转喻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定义,特别列举出Langacker(1987), Lakoff(1987), Croft and Cruse(2004)的定义。第二章是对转喻进行语言哲学的探讨。我们首先从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入手,证明转喻大量存在是与语言的模糊性息息相关的。接着我们讨论了转喻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词汇到句法语用都进行示例予以证明。然后我们运用了符号学理论尤其是Saussure的“能指”“所指”概念对转喻进行分析,从符号学的观点指出转喻产生的不同原因以及转喻不同的结果。本章最后部分是把钱冠连所提出的语言全息理论运用到转喻的研究中去,发现转喻产生的一个理据是语言全息。然后我们提到中国人比较擅长全息思维,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黄宣范提出的“汉语是转喻的语言”。第三章是应用黄宣范的研究方法,但是用不同的字典,证明他所提出的“汉语是转喻的语言”这一结论。这一结论是从对词汇范畴组织的方式进行分析而得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分论点的证明:一是汉语名词比汉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明显,这正好与英文相反。另一论点是不管英语还是汉语,名词多采用转喻而动词多采用隐喻进行意义拓展。结合两个论证,我们可以得出“汉语是转喻的语言”。我们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以及《国语活用词典》证实了结论“汉语是转喻的语言”。第四章探索了汉语词类的模糊性。我们证明词类转换是转喻起的作用。然后根据我们的分析,古代汉语里大量的单字“名转动”和现代汉语里大量词语的“动转名”恰好证明了“汉语是转喻的语言”。第五章讨论了转喻同句法的关系。对转喻对语言结构有所影响的课题,以前基本是根据英语句法进行讨论。本章回顾了部分讨论,然后分析了现代汉语句法中转喻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转喻对汉语句法的影响更深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句法的角度验证“汉语是转喻的语言”。第六章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并指出该论文的不足以及以后研究的方向。总之,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属于人的根本认知能力之一。它的根本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