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进行的“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相关数据,依据文化再生产理论,采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对不同社会群体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进而就高等教育升学中的弱势群体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然后着重讨论了家庭背景在学生高等教育升学途径中的作用,具体包括对高中教育质量、高考成绩以及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三个方面。最后区别、比较了家庭背景和高中教育对学生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并将家庭背景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别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化再生产特征,并且可追溯至高中阶段,即文化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容易获得优质高中教育机会,进而更容易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传统意义上弱势群体中的女性和少数民族实际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表现并无劣势,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学生、父母为低学历、低收入、低职业阶层的学生。 2、家庭背景和高中教育质量对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路径分析模型影响系数分解结果来看,家庭背景的影响程度小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影响。家庭背景因素中以父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3、家庭背景对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间接影响,也就是说,家庭背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前期高中教育机会的获得及其高考成绩的方式来实现的。 4、家庭背景对学生接受高中教育质量和高考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与其他群体相比,文化资本对改善弱势群体升学途径中的不利地位的影响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