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由高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诱变得到的产精氨酸菌株414为出发菌株,用亚硝基呱(NTG)、N+注入、紫外线(UV)等化学、物理多种诱变剂诱变处理,经多重结构类似物磺胺呱(SG)、L-高精氨酸(L-HA)、甲基半胱氨酸(Methyl-Cys)等抗性初级筛选,再经摇瓶发酵培养进行测酸复筛,选择每一级高产酸菌株为下一级诱变出发菌株进行逐级诱变、筛选。突变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发酵产酸条件的初步研究。 NTG诱变选育:菌株414(产酸0.12mg/ml,结构类似物SG抗性浓度为0.4mg/ml)为出发菌株,经NTG化学诱变,以0.6-1.0mg/ml的SG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筛选。初筛复筛后得到产酸明显提高并稳定的菌株610,产酸0.24mg/ml,结构类似物SG抗性浓度为0.8mg/ml。 NTG、N+注入诱变选育:对菌株610继续进行NTG诱变,以1.0-1.4mg/ml的SG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筛选,初筛复筛后没有得到产酸明显提高的菌株;对菌株610进行N+注入诱变,以1.0-1.2mg/mlSG、5.0-15mg/mlL-HA组合浓度作为筛选浓度。初筛复筛后得到一株产酸明显提高并稳定的菌株1603,产酸0.32mg/ml,结构类似物SG抗性浓度为1.0mg/ml、L-HA抗性浓度为15.0mg/ml。 UV、NTG诱变选育:对菌株1603进行UV诱变,以1.2-1.4mg/mlSG、15.0mg/mlL-HA,10.0-15.0mg/mlM-cys作为筛选浓度筛选,初筛复筛后没有得到产酸明显提高的菌株;对菌株1603进行NTG诱变,以1.2-1.4mg/mlSG、15mg/mlL-HA,10.0-15.0mg/mlM-cys组合浓度作为筛选浓度。初筛复筛后得到一株产酸明显提高并稳定的菌株G8,产酸0.37mg/ml,结构类似物SG抗性浓度为1.2mg/ml、L-HA抗性浓度为15.0mg/ml、M-cys抗性浓度为15.0mg/ml。 对菌株G8作了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实验L1837,并同等实验条件下重复作了两组,数据分析得到发酵优化条件。以发酵优化条件、试验中最高产酸时的发酵条件和最初的发酵条件同时作发酵测酸对比,得到摇瓶发酵最优条件。菌株G8经最优发酵条件发酵后,产酸0.41mg/ml,精氨酸产量是出发菌株414的3.4倍,得到菌株G8的诱变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