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密切,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手段也变得更加重要。然而,世界各国因为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不同,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间形成了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导致了大量文化负载词的产生,给译者的翻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然而,这些文化负载词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翻译文化负载词,将有助于跨文化交流。林语堂先生写作《京华烟云》的主要意图在于向西方人介绍纯正的中国文化,使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其作品中含有大量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文化负载词。在处理《京华烟云》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语时,林语堂根据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综合考虑原作风格、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等,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化负载词。论文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讨论《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讨处理文化因素的不同翻译方法,根据不同语境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关联效果,使译入语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源语读者的感受,并使作品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文化传承性。分析《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得出结论:判断翻译的合理性是根据译者对目标读者认知环境的正确评估后,选择特定的翻译策略,翻译出可以实现最佳关联的译文。论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关联理论、关联翻译理论的发展现状,阐述目前对林语堂《京华烟云》的研究状况,指出本论文从新的理论视角——关联理论,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关联理论、关联与翻译理论、《京华烟云》及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关联理论是斯柏伯与威尔逊在格莱斯提出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6年他们合著了《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关联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示推理交流、认知环境、语境和最佳关联。后来,他们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的研究中,于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著为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影响着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京华烟云》自问世以来出现过许多译本,其中以张振玉的译本流传最广、最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京华烟云》不同译本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不同译本进行研究和评论。论文将林语堂先生对文化负载词的写作过程看作是其对该类词的翻译过程,从关联理论角度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第二章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和介绍文化负载词。分别介绍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形成。不同学者对文化要素的分类观点不同,论文借鉴奈达对文化的分类方法,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类文化负载词、物质料类文化负载词、社会类文化负载词、宗教类文化负载词和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第三章从关联理论角度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奈达对文化的五种分类,将《京华烟云》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采用图表形式对《京华烟云》中出现的不同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类汇总。其次,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五种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为:音译、补偿翻译、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和增译等,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最后,从关联理论角度评析《京华烟云》中五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其所采用翻译策略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尝试提出更好的翻译方法。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是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最佳翻译策略,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索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指出翻译应根据不同语境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关联效果,使译入语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原语读者的感受,并使作品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文化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