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响应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植被是地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环节。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碳以有机碳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能力可以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来测度。GPP在陆地碳循环、变化及储存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GPP的时空动态变化也深受气候影响。面对全球变暖的挑战,科学认识植被动态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响应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长江流域植被类型丰富,气候跨区多样,是典型且复杂的生态区域,同时流域又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研究该区域极端气候事件与GPP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区为长江流域全域,研究时长为1982年至2016年。为了细化全流域内研究要素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将全流域划分为了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区、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北亚热带湿润区及中亚热带湿润区五个气候分区,考虑到植被的物候属性,将每年的5-10月定义为研究区植被的生长季,并以此进行了研究区植被GPP、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及相应研究。首先使用改进的MODIS算法重建研究区植被GPP,分别在全域及气候分区尺度上对其进行了时间变化的分析,又在全年与生长季的时间尺度上研究了流域植被GPP的空间均值分布特征。同时,建立流域极端气候数据集,对研究区极端气候时空动态变化也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植被生长季GPP的极端气候时空响应特征进行量化,分别做了两研究要素间的相关性分析与滞后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讨论总结了长江流域植被GPP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1)1982年到2016年,年均GPP在流域内以显著趋势增加,但上升幅度差异依旧在不同气候分区之间存在,其中,中亚热带湿润区的涨幅最小。一致的GPP时间变化特征在生长季及全年尺度上发生,即在波动中提高,增大趋势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并不显著,在其他气候区则明显增加;(2)同样相似的GPP均值空间分布也在年际和生长季水平上表现,低值空间均值的像素多于高原气候区聚集,而高值均值区的主要分布区是亚热带湿润区;(3)对GPP的空间趋势分布而言,同样相似的分布趋势发生在年际和生长季尺度上。从全流域整体上看,各时间尺度GPP以降低为主要趋势的像元远比增加趋势的少。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区的中东部、北亚热带湿润区的西北部及中亚热带湿润区的西南部,在中亚热带湿润区的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山地的东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北部,GPP的空间分布趋势显著变大。(2)对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讨论分析。极端气候事件的表征指标采用了世界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专家组(ETCCDMI)的定义,同时结合研究区所能获取的数据特征,选取了10个指标,包括4个描述冷热日数的气温相对指标、4个描述日极高、极低气温的极值指标和2个表征短期非正常降水量的降水指标。得到以下结论:(1)首先,对于年际极端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来说,本世纪头16年是极端气温事件中极值高发的时间,明显的降低趋势发生在冷指标上,且低温事件出现的频率显著降少,暖指标显著增加,高温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35年里,整个研究区的气温变化为向暖发展,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发生在极端降水量指标表征的非正常降水事件上,由于特大洪涝灾害的出现,1998年是极端降水最大值的产生年份。生长季气候指标时间变化与全年趋同。(2)接近的时空变化趋势也在各气候分区同全域间发生。具体到各指标,与全域最为接近的变化分布趋势产生在气温相对指标上,而显著的区域差异在极值指标上出现。北亚热带湿润区贡献了表征极高气温事件的指数的最大年均值,该区域的北部同时也聚集着大量的气温暖指标上升像元,在该区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东部,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表征指数的增加倾向发生在由西北内陆到东部沿海的区域,也就是从高原亚寒带区至亚热带湿润区。最大降水指标年均值多出现在中亚热带湿润区,与之相反,极端降水年均值的极小值几乎都出自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在全域及各分区尺度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均没有气温明显。(3)分析总结了长江流域生长季GPP的全域、气候分区尺度上对极端气候的相关性及滞后性时空响应特征。得到成果如下:(1)对流域植被的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而言,总体来看,极端气温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生长季GPP的明显上升由升温趋势带来。针对气候分区,特殊情景发生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区别于其他分区,在时间上极端降水事件该抑制了生长季植被GPP的增加。除此之外,整体相关性在全域呈现出冷指标削弱生长季GPP,暖指标、极值指标与降水指标提高生长季GPP增加的特征;(2)相似的空间响应特征也在研究区呈现。高原亚寒带区与亚热带湿润区东部作为极值指标正相关生长季GPP的分布区,也出现了气候暖指标加速生长季GPP上升的倾向,而GPP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积极响应同样也在这里集中。冷指数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区的川西藏东地区的东部以及中亚热带区的西部对生长季GPP产生正面作用,与此相反,极值指标和降水量指标则在该区消极影响植被生长季生长;(3)植被对极端气候及时迅速的响应特征发生在长江流域,处于生长季的植被,一旦极端气候事件产生,月内其GPP就会受到影响。区域差异存在于滞后效应的作用时长上,上游地区受降水量控制作用的时间长达2个月,但受极端气温的影响仅持续1个月,中下游地区刚好相反,极端降水事件对植被持续影响1个月,而极端气温则能持续影响2个月之久。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网络的需求、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对于通信网络所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传统的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承受越来越庞大的网络负载压力,异构无线网络应运而生。随着无线网络框架结构日渐繁杂,对异构网络服务水平的分析与研究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异构无线网络服务性能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建模研究,在理论算法和实际应用场景层面分别都取得了一
本论文以山庄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观察分析,扫描电镜测试分析、测井等多种资料,对长8油层组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并综合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特征、砂体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孔隙演化,最终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依据分层标志,将长8油层组划分为2个大旋回,每个旋回厚度为40m左右,分别为长8_1和长8_2亚段,其中长8_1细分为三个小层,长8_2细分为两个小层,研究区内各自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有量迅速增长的机动车已成为当前交通拥堵常态化“城市病”成因,也是当前大气环境复合污染的重要污染来源之一。在以区域颗粒物和臭氧协同联防联控的目标导向下,准确量化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的关键手段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市间交通特征差异明显是目前中国机动车排放清单准确量化的重要难点。鉴
“互联网+教育”已经深入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学习者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变化,学习者对资源的要求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微课、MOOC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遍布于整个教学
切换T-S模糊系统是指每个子系统都具有T-S模糊系统特征的切换系统。由于能准确刻画工程中复杂和多模式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切换T-S模糊系统具有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此外,在减少系统资源占用方面,事件触发机制可根据控制系统性能变化,按需进行触发采样和信息传输,从而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节省和科学配置控制系统的传输和计算资源。对于事件触发控制问题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存在于多个控制领域。然而,对切换T
射频微波系统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发展方向也越来越追求更宽的频带,更高的密度,更快的速度,这使得元器件的集成度与日俱增,集成化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故此各种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内容。在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何减弱元器件之间的串扰成为研究热点。射频中的传输线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结构简单、利于集成、可靠性高、体积小等,在系统中被广泛的应用,基于这个原因,研究传输线之间的串扰是非常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走出去”战略的付诸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增长势头强劲,已由引进外资为主的资本输入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国。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该变化则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冲击增强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一系列挑战,使得国内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和国内就业压力
随着排污权交易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推广,考虑排污权交易的企业生产决策已经成为企业运作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排污依赖企业产品生产面临随机需求这个客观事实。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污染排放量的关注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战略型消费者行为的普遍化也对企业经营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重重不确定情境下,充分考虑到排污依赖企业决策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排污权交易下企业生产运作”和“报童问题”相关文献
近年来,大庆油田采用酸化压裂技术开发低渗油藏,保证增产稳产的同时,也使得输送至联合站内的原油成分变得复杂,其中的压裂液,泥砂杂质,高含量的胶质沥青质等天然乳化剂,使得油水过渡层增厚,乳化情况严重,原油中还混有导电性强的杂质,这些都对电脱水器正常处理乳状液和保证脱水电流不升高造成很大冲击,电脱水器水看窗液柱若发黄,则水出口含油量超标;若发黑,则油出口含油率超标,严重影响联合站内系统的稳定运行。本论文
农村作为“被想象的对象”一直以来被各类文本所建构塑形。在“看”与“被看”“书写”与“被书写”的融合过程中,乡村想象主体的建构隐喻着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新时代以来,电视剧中形成的农村想象作为社会想象的一部分,勾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灿烂图景。本论文以2012年以来省级以上卫视播出的中国农村电视剧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下的新农民形象、新生态景观和新权力关系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得出农村电视剧中被形塑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