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尺寸普遍小于10 nm,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生物成像以及肿瘤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碳点克服了无机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低以及小分子荧光材料制备复杂、价格昂贵等问题,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用于成像的碳点吸收和发射波长普遍较短(400-500nm),易受背景荧光干扰,且缺乏靶向性。基于此,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碳源分子结构和碳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尺寸普遍小于10 nm,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生物成像以及肿瘤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碳点克服了无机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低以及小分子荧光材料制备复杂、价格昂贵等问题,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用于成像的碳点吸收和发射波长普遍较短(400-500nm),易受背景荧光干扰,且缺乏靶向性。基于此,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碳源分子结构和碳点性能之间的关联和传递特性,针对碳点发射波长在可见一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可控调节和核酸靶向开展工作,并且通过硒、碘等重原子掺杂赋予碳点光动力性质(photodynamictherapy,PDT)。通过开发核酸靶向的近红外光动力型碳点解决了碳点荧光成像波长短、功能单一的问题,从而为癌症的诊疗一体化提供新的解决策略。氮等元素在碳点中的掺杂有助于其性质和功能的调控。基于自下而上碳点合成策略的特点,通过调控碳源分子中氨基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个数,即氮的结构(伯氨→仲胺→叔氨),有利于改变CDs中石墨氮的比例,进而调节碳点的能级间隙,实现碳点波长从可见至近红外范围内的调控。基于上述策略利用溶剂热法制备N-0-CDs、N-1-CDs、N-2-CDs、N-3-CDs和N-4-CDs。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入甲基后,构建含有伯胺、仲胺和叔胺结构的碳源,有利于提高相应碳点中石墨氮含量(10.6%→30.1%),其最大吸收/发射波长逐渐红移(461/527、520/543、545/566、572/590 和 650/676nm)。通过细胞成像、核酸荧光光谱滴定和细胞核酸消化等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碳点以氢键和静电作用方式与核酸选择性结合,且优先识别RNA,其中N-2-CDs对核酸的最低检测限为65.8ng/mL,能够用于细胞内RNA的实时动态检测。受小分子光敏剂重原子效应的启发,在碳源上引入Se原子制备了一种具有光动力治疗能力的硒/氮共掺杂碳点Se/N-CDs,其1O2产率为10.6%。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碳点的浓度增加(0→7.5 μg/mL),光照后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100%→20.0%)。通过细胞内核酸消化实验和等温滴定微热法等证实Se/N-CDs进入细胞后可优先选择结合RNA组装成复合物,并利用RNA作为载体将Se/N-CDs递送至细胞核附近。在光照下,Se/N-CDs产生的1O2破坏核膜结构,促使大量Se/N-CDs进入细胞核,有效杀死癌细胞及抑制肿瘤的生长。提出碳源一碳点间“靶向结构继承”传递策略,基于多数核酸探针中所共同含有的喹啉结构及其衍生物为碳源,合成了靶向核酸的碳点QN-1-CDs、QN-Cl-CDs和QN-I-CDs,其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均在近红外光区。通过SYTO?RNA SelectTM复染、细胞内核酸消化实验和核酸的荧光响应测试证实上述碳点有效“继承”了碳源的特殊性质,实现靶向核酸荧光成像。其中,QN-I-CDs中微量碘的掺杂有效提升其光动力性能,光照后细胞存活率低于20%。经过叶酸(FA)修饰的脂质体负载,制备了 QN-I-CDs@FA,可靶向到肿瘤组织,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电容量及高倍率性能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储能装置。设计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和结构的高效电极材料对下一代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Gr)、碳纳米管(CNT)和碳纳米线圈(CNC)等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大比表面积、高稳定性、易加工和低成本等优势,是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然而,Gr的堆叠和CNT的团聚降低了其比表面积,从而限制了其表面赝电容纳米结构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要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氢气(H2)将CO2转化为甲醇是减少CO2净排放的重要途径。氧化铟(In2O3)凭借其表面氧空位可以有效活化CO2和H2,具有优异的CO2加氢制甲醇性能,并可以耦合分子筛进一步将生成的甲醇转化为烃。然而In2O3催化活性低、易烧结等缺点限制了其CO2加氢催化性能的提升。本文以不同晶相In2O
本论文报道了利用曼尼希反应、格罗布克-布莱克本-比安奈姆反应和康拉德-林帕赫式多组分反应(MCR),高效绿色地合成几种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β-氨基酯、咪唑并吡啶和吡啶并嘧啶-4-酮。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其中β-氨基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对所得到的一些目标产物进行了生物学活性测试,以用于药物发现中的药物筛选与对接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建立了一种新型、高效、简便的方法,即采用PP
通用设计理念是一种设计风格,它提倡为满足所有人而设计,不论使用者的能力和社会人口特征如何。通用设计被视为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要素。购物中心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之一,可以根据通用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评估,提高所有购物者的可用性。目前,在商场的设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的通用设计定义。因此,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设计和评估指南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对购物中心通用设计特征概念成分的转化和定义,弥补了这一知识上的
二氧化铪(HfO2)是代表性的高介电常数材料,已成功应用于65 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电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11年,德国Qimonda公司的T.B(?)scke等首先报道了 Si掺杂HfO2纳米薄膜的铁电和反铁电性质,这一新发现赋予了 HfO2更加丰富的研究内涵和全新的应用价值。HfO2基新型铁电薄膜兼具无铅、物理膜厚超薄、特别是优秀的Si基CMOS集成工艺兼
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的共聚,可以得到功能化聚乙烯。通过配体修饰可以改进催化剂的结构,进而调控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目前实验手段无法得知聚合机理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共聚反应机理,探明催化活性差异的根源,为后序进行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研究两种不同取代基的膦磺酸钯配合物A((POOMe,OMe)PdMe(Pyridine),POOMe
Half-Heusler合金是一种热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的热电材料,由于其工作温度区间为中高温区域,因此在废热回收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普遍认为,性能较好的N型MNiSn(M=Ti,Zr,Hf)half-Heusler热电材料为Zr1-x-yHfxTiyNiSn1-zSbz(x,y=0~1,z=0~0.04)体系。然而,该体系中Hf的最优掺杂量在0.4~0.7之间,由于Hf元素价
随着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如此海量的、高维的、服从不同分布的大规模数据,如何快速且有效地对其进行检索、分类、并且能够从中提取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机器学习最具有挑战性的前沿方向之一。迁移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用于解决标注数据稀缺这一基础问题的重要方法,它放宽了传统机器学习中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需要满足独立同分布的假设条件,因而能够在两个彼此不同但又相关的领域之间发掘
在肾衰竭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Protein bound uremia toxins,PBUT)。该类毒素一般是指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分子量小于500道尔顿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包括已经被证实诱发肾透析患者产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酚等,占肾衰竭患者体内毒素约26%。现有血液透析技术对肌酐、尿素氮等水溶性小分子去除效果良好,但对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去除效果不佳,发展高效的P
柔性应变传感器是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电学信号的一类器件,其具有可弯曲和可拉伸的特性,在软体机器人、生物医疗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道。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应变传感材料,制备耐拉伸和环境稳定的应变传感材料仍具有较大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利用共价键交联与非共价键交联共同作用的策略,制备出耐拉伸、保水性和粘附性的双网络离子水凝胶,耐拉伸环境稳定的双网络乙二醇有机凝胶和耐拉伸耐潮湿的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