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InSAR和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其监测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反演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地震发生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尼泊尔震区46个GPS测站点和ALOS-2与Sentinel-1A四个不同轨道的观测影像获得的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了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参数和同震滑动分布,并分别从位错模型、断层几何结构和平滑约束条件三个方面对同震滑动分布的影响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nSAR和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其监测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反演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地震发生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尼泊尔震区46个GPS测站点和ALOS-2与Sentinel-1A四个不同轨道的观测影像获得的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了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参数和同震滑动分布,并分别从位错模型、断层几何结构和平滑约束条件三个方面对同震滑动分布的影响进行讨论。然后,基于尼泊尔境内32个连续GPS测站点和Sentinel-1A/B三个不同轨道的观测影像获取的震后~2年的地表形变场,反演了震后余滑模型,并对粘滞性松弛效应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本文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GPS数据利用贝叶斯算法反演了尼泊尔MW7.8地震单一平面断层几何参数,并基于三角位错模型反演同震滑动分布,结果显示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沿走向方向延伸140km左右,位于深度8~14km,其中最大滑动量为6.32m。滑动从震源处向东南方向单侧延伸,与断层走向基本平行;直至MW7.3余震附近,呈现出分别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扩展的现象,形成一个3m左右的滑动空区。(2)基于矩形位错模型反演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并与三角位错同震滑动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位错模型的同震滑动分布整体滑动特征表现一致,但是三角位错同震滑动分布模型显示出更多滑动细部特征,InSAR拟合残差减少~10cm,GPS拟合残差减少~2cm。(3)采用Elliott等人提出的陡-缓-陡的断层几何结构反演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和单一平面断层反演的滑动分布特征一致、数量值基本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尼泊尔主震位置附近可能同时存在单段和多段的断层结构,与Qiu Q等人的结论一致。(4)对尼泊尔MW7.8地震施加最小矩正则化平滑约束,同震滑动分布结果显示最大滑动量为6.5m,位于深度约9.7km,断层面上出现明显的滑动跳变和震荡,并且同震地表位移拟合残差较大。而采用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得到的最大滑动量和滑动特征与大多数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没有出现滑动跳变和震荡的情况,同震地表位移拟合残差也更小。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滑动分布反演中使用拉普拉斯平滑约束效果更好。(5)基于PREM模型,研究发现2年的粘滞性松弛造成的震后地表位移与震后GPS位移相比整体较小,在震区北部与震后GPS运动趋势相同,震区南部与震后GPS运动趋势相反。因此我们认为震后2年的粘滞性松弛效应对震后形变贡献较小。基于震后GPS和InSAR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反演震后余滑,结果显示震后余滑主要位于~25km深度,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右倾走滑,最大滑动量为0.35m,释放的地震矩为5.5×1019N·m,相当于一次MW7.12地震,约占同震释放地震矩的10%。余滑主要发生于断层的下倾处(即发生于同震滑动分布的北部),并与同震滑动区域有少量重叠,同时在最大余震MW7.3处存在少量的滑动(<0.2m)。
其他文献
硅橡胶泡沫(SiF)因其特殊的硅氧键而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但由于侧链基团的不稳定导致其阻燃抑烟性能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无机硅系阻燃剂具备无毒环保、生烟量少、热释放量低、火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而被应用于很多聚合物高分子材料中,但因其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亲和性不好等问题而被限制。本文采取表面改性技术和微胶囊技术对无机硅系阻燃剂进行改性处理,并将其与硼酸锌(ZB)复配添加到SiF中,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阻燃
自动文本摘要技术通过算法将原始文档中重要信息摘录以形成摘要,便于阅读理解。针对现有自动文本摘要与关键词提取算法存在的不足,并降低信息过载程度,本文综合自动文本摘要和关键词提取技术,尝试高质量文本摘要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鉴于传统关键词提取方法未有效利用中文的结构特点,且文本特征信息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At-Bi-LSTM-CRF网络模型,将关键词提取转变为实体的标注问题。首先,将向量化
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需求不断增加,这与既有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几乎饱和的现状极不匹配。政府力推综合管廊建设,以增强市政工程相关资源运输系统供给能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综合承载及安全保障能力。我国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则、体系标准及收费机制尚不完善,试点项目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规划滞后、强制入廊无上位法依据、相关主体协调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落地与推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无线设备的出现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使得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是现有的可分配的频谱资源有限,同时已分配的频谱利用率又低,因此出现了认知无线电技术,该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以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针对认知无线电中单节点信号检测易受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和多
红枣作为新疆规模化种植的特色林果优势经济作物,以其种植范围广、规模化种植面积大的特点,在新疆绿洲生产、生态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快速、精准地了解本区枣种植面积实际状况和种植结构,不仅从局部区域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系列卫星凭借高空间分辨率、明显的地物细节信息等优势应用于农业遥感领域,提供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煤矿高效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双巷掘进过程中,回采巷道在“一掘二采”反复扰动作用下底鼓现象日益严重,巷道底板变形破坏严重,对于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大柳塔矿52303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钻孔取芯和岩石力学实验测出了巷道顶底板物理力学参数,经巷道底鼓机理分析和理论计算推导出了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板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消耗殆尽,不少煤矿已转入深部开采,矿井所面临的水害也更加复杂。苗庄煤矿属于华北型煤田,目前采掘部署集中在下组深部煤层,其开采条件不仅面临底板奥灰高承压水的威胁,而且存在着顶板采动裂隙沟通上组煤采空区积水的危险。本文以苗庄煤矿15-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进行煤层采动裂隙发育预测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采动裂隙破坏隔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大型农场是我国黑龙江黑土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单元。由于春季黑土冻融和积雪融化及降雨造成了水土流失,易导致农田土壤水分饱和甚至积水进而农机进地作业困难也接影响春播进程。研究东北黑土区春耕时期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以及变异特征,有利于掌握该时期土壤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农机进地安排具有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土壤水分野外监测费时费力,遥感技术有大面枳测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政策的变化,煤矿开采区域逐渐向西部转移。在以黄土沟壑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中,矿山开采造成大量地裂缝的现象已十分普遍。与东部平原区域相比,矿区大量的采煤裂缝会对黄土沟壑区域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更容易导致各类地质灾害,加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压力;传统采用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采煤塌陷裂缝进行监测,效率低、危险性大、主观性强。目前针对采煤塌陷裂缝的自动化监测研究较少,尤其是
金矿作为贵重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所开采出的黄金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对于急倾斜中厚矿体条件,当应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时,遗留的采空区失稳问题较为突出。采空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冒落冲击灾害,对井下人员与设备都会造成严重威胁,给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增加了困难。论文以庞家河金矿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采矿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