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局部血管并发症(LVC)的发生情况,分析斑块信息与LVC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LVC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加精准选择合适患者、治疗和预防CAS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颈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84例,男性77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67.1±8.9岁,合并脑梗史19例、高血压病63例、冠心病41例、房颤5例,糖尿病36例,高脂血症3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例,有吸烟史17例。采集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共植入颈内动脉支架84枚,其中左侧颈动脉支架46枚,右侧颈动脉支架38枚,合并椎动脉支架16枚。术后进行颈动脉超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1-42个月)。统计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从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回声、性质、狭窄等方面分析术后发生LVC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64.3%(54例),其中血栓形成8例(9.5%),内膜增生20例(23.8%),扩张不全36例(42.9%),再狭窄8例(9.5%),支架效应17例(20.2%),残余漏2例(2.4%)。未发现支架移位、断裂及闭塞。当颈外动脉存在斑块时,各种LVC的发生率均相对升高,其中,颈外动脉有斑块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8%,无斑块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单发斑块扩张不全的发生率为68.8%,多发斑块扩张不全的发生率为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基底钙化斑块的各种LVC发生率均较无基底钙化斑块高,但是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原始内径为6.40±1.15mm,无再狭窄组的原始内径为7.55±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再狭窄组的平均PSV为383.38cm/s,无再狭窄组的平均PSV为238.6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作ROC曲线显示,PSV≥428cm/s时,预测ISR发生的敏感性为75.2%,特异性为92.1%,曲线下面积为0.763。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以上因素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CAS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LVC)的总发生率约64.3%,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CDU)可以发现多种LVC并追踪随访观察其进展情况,是CAS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规律进行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LVC。基底钙化斑块、狭窄处原始内径较小、狭窄处PSV≥428cm/s可能与ISR发生率升高有关。内膜增生可能不是导致ISR发生的直接原因,支架扩张不全、血栓形成可能与ISR的关系更加密切。术后早期内膜增生可能促进其它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应注重颈动脉斑块的术前评估,特别是多发斑块的部位、分界,以更加明确支架放置的位置,避免覆盖不全,延缓内膜增生的进展,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降低ISR发生的风险。基底动脉斑块、颈外动脉存在斑块可能使CAS术后各LVC的发生风险增高,对于这样的患者应更加慎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