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的核心工具变量,在内外部均衡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基本处于升值状态。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认为本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增加或者出口减少,从而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但是2003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轮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基于这种现象,本文以汇率传递效应为研究对象,探讨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不同阶段汇率传递效应出现不同的原因,并检验“升值抑涨论”在中国是否成立。通过对交错定价模型的扩展和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本文对人民币汇率的国内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直接根据理论模型建立非线性模型探讨汇率传递效应,短期汇率传递效应和长期汇率传递效应均表明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本币升值可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本币升值反而会刺激国内物价继续上涨,通货膨胀率高低的临界值为0.0115。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效应表明货币当局应谨慎控制汇率波动幅度,以免推动国内物价的进一步上涨。第二部分首先通过货币因素、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探讨通货膨胀因素,通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较大解释力的因子。从提取的公因子看来,需求因素和货币因素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成本因素的影响稍弱。然后将通胀因素加入第一部分的实证分析,建立更符合我国实际的汇率传递模型。研究发现较低的通货膨胀条件对应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较高的通货膨胀条件对应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得出与第一部分类似的结论,在低通货膨胀时期,模型的线性部分起主要作用,本币升值可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模型的非线性部分起主要作用,本币升值不仅不能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达到0.7636时,汇率传递效应也达到由低向高转换的临界状态。因此汇率传递效应的变化往往对应于当时的国内通货膨胀。建立更有弹性汇率制度是毋庸置疑的,为避免给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负向冲击,货币当局必须控制好国内的通货膨胀,将汇率传递效应控制在较低的程度。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升值抑涨论在我国并不成立,货币当局应当采用多种货币政策配合治理国内通货膨胀。此外,建立较低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条件是贸易双方建立长期有效合作的基础,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通货膨胀条件确保国内经济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