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但资源型城市后期的发展仍经常受到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这使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学术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成因,国内研究多是从产业的角度开展,但是仅用产业经济发展规律来解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显然不足。
本文从核心-边缘的理论视角出发,探究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的结构化原因,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宏观国民经济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资源型城市的边缘化地位及其原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在国家城市不均衡发展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城市中约1/6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边缘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路径依赖,其中,产业依赖是路径依赖的核心,也是资源型城市边缘化的最直接原因,而区域职能分工和制度依赖则是促成资源型城市边缘化的深层次的结构化的原因,在区域分工及生产结构固化和资本积累弱化的制度依赖作用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依赖不断得到强化。在资源开发的权力控制和利益分配框架下,在资源开发的管理体制、矿业权管理、煤炭生产结构变化过程中,以及矿产品分配、人口制度、资源开发收益分配的制度安排下,资源型城市产生逐步边缘化的过程。
在国家不均衡发展的宏观战略背景和资源开发的微观机制作用下,资源型城市成为边缘城市而难以融入核心。因此,所谓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以产业转型为突破口,从自身条件出发探索城市转型的合理模式,但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打破产业背后的深层次制度锁定。没有后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努力就只能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