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D-(+)-葡萄糖酸-1,5-内酯和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基酯盐酸盐为原料,制备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糖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GAMA),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对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引发表面接枝技术将GAMA接枝到聚(苯乙烯-b-(乙烯-co-丁二烯)-b-苯乙烯)(SEBS)膜表面,形成分子刷,对材料表面进行生物相容性改性,功能化的SEBS膜结构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光电子能谱(XPS)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去离子水接触角、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以及溶血等实验,考察了改性后SEBS表面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与SEBS原膜相比,PGAMA分子刷改性的SEBS膜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抗蛋白吸附、抗血小板粘附性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溶血的发生。通过紫外引发表面接枝在SEBS表面接枝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分子刷得到良好的亲水性表面,用于抵抗蛋白质吸附和血细胞粘附;然后,结合光掩模板在PAMPS分子刷表面制备图案化的PGAMA分子刷区域,从而构建了二元图案化的亲水性分子刷结构。随后利用糖与凝集素之间的作用,得到了尺寸可控、形貌均匀清晰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阵列。利用PHA对红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血细胞粘附实验发现,PHA阵列几乎不粘附血小板而能够高效捕捉红细胞(RBCs),并且捕获的红细胞基本保持其原有的完整性和功能。因此,实现了红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无损害捕获。通过紫外引发表面接枝技术方法在SEBS膜表面接枝第一层聚乙二醇(PEG)分子刷;然后采用紫外引发接枝聚合与光刻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一层分子刷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层次清晰均匀,图案化区域边界明显的二元三维图案化水凝胶结构。利用ATR-FTIR和XPS对功能化的SEBS各层进行表面结构分析;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该体系的表面形貌;通过静态去离子水接触角、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以及红细胞粘附等实验,考察了该体系表面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其中,第一层亲水层PEG分子刷,可以有效抵抗蛋白质和血细胞的粘附,第二层图案化水凝胶,由于表面亲水性和表面独特的拓扑结构的共同影响,既不吸附蛋白质也不粘附血细胞,因此,该体系能够很好的抵抗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和血细胞的粘附,进而改善了SEBS的血液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