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族动画中的水墨情缘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水墨和民族动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动画界的专家学者,一直探讨的话题,他不但关系到中国动画的创新,也关系到中国传统水墨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水墨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它势必承担着对传统水墨传播和发扬光大的责任,是中国水墨画的载体,也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中国动画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国内动画界,开始反思,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在不断探索尝试中,最终发现还是将动画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中国水墨动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只有反映民族的艺术特征,并发扬光大才是最明智的,而且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所有艺术的出现,都是建立在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艺术精神和手段。如今作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和国际上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优势下去探索和研究水墨动画,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要想使水墨动画达到影片《山水情》那样高的审美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根部做起,从中国传统文化下手,从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水墨之间的内在联系,文化思想的角度出发研究,我想才是真正的对中国水墨动画的研究,去探索中国水墨的精髓。 本文主要是对水墨动画所存在的现状以及形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认识和研究水墨动画去重新认识和领略传统水墨的精神内涵,加之当今动画的发展形式,从国内动画界对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出发,来加以研究。 从中国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还是处于试验阶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以深圳环球数码公司为代表的三维水墨动画《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感觉,将中国水墨的古典韵律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符合中国广大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也标志着中国动画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但是相对于水墨动画巅峰之作《山水情》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水墨神韵和气势,还有很大差距。 在论文结构安排上文章引言部分首先对此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代表,见证了它的辉煌与当代的困境,并由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主要命题;阐述只有坚持在新的动画技术发展中融入传统中国艺术之美的思路,才能带来中国国产影视动画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继之,正文首先对水墨动画的形式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围绕水墨动画的艺术语言和水墨的美学意境来阐述传统水墨与水墨动画的关系,并对其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水墨动画成功的,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而面对当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新特点,提出了在动画民族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墨动画的新生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文章的第三部分据此重点分析了水墨动画实践探索与创新,并就数字技术与传统水墨在动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探索水墨动画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还仍需努力,只有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从水墨与动画的两个角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将中国优秀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时代气息融入到动画中去,这样才既可以使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又可以为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铸造了新的生机,使水墨动画重新回到世界动画的最高度。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非意愿妊娠7周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宫内早孕妇女60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保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热议的话题.环保产业也将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增长点的支柱.推
由于历史原因,作为沿海城市的唐山在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方面,与国内很多沿海城市相比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在环渤海地区也处于劣势。近些年,随着唐山港、特别是曹妃甸港区的
2005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为限制物流园区的盲目建设,在其土地开发、占用上实施严格的审查制度.总体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仓储设施更加注重
期刊
自20世纪50年代用于矿物加工的Denver槽首次工业应用以来,通过化学添加剂配方和浮选单元/多级浮选设计两方面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浮选脱墨技术。如今,使用适合的浮选化学和先进
期刊
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悲壮的探索中奋斗牺牲,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建立,又从”文革”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