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弘扬的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特色的、独有的、传统的文化,是本民族历史的记忆和传承,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质。民族文化产业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能多角度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谐与共生,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增强国家软实力,倍增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从国家层面来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有《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这些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特别是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天琴是生活在中越边境上的壮族一支----布傣族群所特有的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一个弹拨乐器。因其独特的发音特点而被当地称为“叮”或“鼎”。它由琴杆、琴筒、弦轴、琴弦等组成。它在布傣族群的传统文化场域中一直扮演着“法器”的角色,主要是用来沟通天人之间的交流,祈福消灾为目的。后来被民俗音乐家发现,经过现代舞台艺术的包装打造具有了舞台表演价值和艺术欣赏后走向了现代化的舞台场域,特别是2003年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晚会上引起轰动,吸引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它不仅成为布傣族群的文化标识,也在逐步演变为龙州乃至广西的文化品牌。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以文化产业为视角,从天琴文化的艺术链、传承链、旅游链、市场链等角度来探析天琴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第一章是天琴文化的艺术链,分为乡土场域下的传统天琴文化和舞台场域中的现代天琴文化;第二章是天琴文化的旅游链,分为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金龙布傣民俗文化村的旅游建构、整体观下的天琴文化旅游资源;第三章是天琴文化的教育链,由传统的传承方式和现代的传承方式组成;第四章是天琴文化的市场链,包括作为礼品与商品的天琴、天琴的品牌效应;第五章是天琴文化的产业化之路,分析了天琴文化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可行性及具体思路;第六章是结语,包括对民族文化产业化的思考,主要是对民族文化创新的新解,强调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天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天琴文化的一种创新,一种再造,一种再生产。它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经历了顺应、整合、建构的三个阶段。天琴文化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族群精神特质的基础上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与天琴文化相关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建构了新的传承模式、保护模式、发展模式,为天琴文化的发展寻找了新的出路。当然,天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在充分尊重天琴文化的拥有者布傣族群的意愿的基础上,布傣族群成员也主动、自觉地与国家力量(国家政策、当地政府)、学术力量、表演团队等多方力量相结合而打造的,是自我、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天琴文化通过艺术链、旅游链、教育链、市场链等相关链条的再造,再生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扩展了其影响力,其经济效应、社会政治效应开始发挥,同时还增强了布傣族群成员的认同感。通过天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创新、多元、和谐共生的重要。该研究成果既进一步拓展了天琴文化研究的视野和内容,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弘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利于深化民族文化创新理论和民族文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