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与现代汉语名词次范畴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nanq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现代汉语其他主要词类的研究,非常重要的名词类是汉语词类研究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名词的次范畴研究。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参考认知语法的有关研究方法,以普遍存在于各主要词类中的“量”这一语义属性为基础,并从名词所表达的各种“量”语义入手,结合名词搭配量词的这一最重要的表量形式与手段,考察现代汉语名词各主要次范畴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并给汉语名词划分一个语义语法范畴的。  第一章:绪论。概括名词研究的意义,名词类别研究的现状,阐述本文从量语义角度研究名词次类及次类系统的研究目的,说明全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名词的语义基础——量。先讲量是汉语名词的。接着从名量搭配方面,阐述了名词所表达的各种语义类型或语义层面:最主要的是空间义,其余还表达性状义、属性义、时间义、对动作的修饰义,认为量词只表达名词的空间义与空间量、时间义与时间量;名词表达不同类别的语义与量时,分别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有不同的搭配量词的情况。接着从名量搭配方面,提出了名词的量的八种特征:通具性特征,同体性特征,事物的量与名词的量的对称与非对称性,名词的量的转化性特征,定量与不定量特征,有界与无界特征,离散与连续特征,量的精确与模糊等。  第三章与第四章:名量搭配与名词次类系统划分。先分析了量词的概念与性质,接着分析了汉语量词离散事物的功能(个体化功能)、表形与表明事物性质的功能、主观化功能、计量功能,认为这诸多的功能最终落实在名词与量词的搭配选择上,从而使量词成了表现名词的语法性质与语法意义的形式标记。又从对名词分类的角度,划分了汉语量词的次类系统。然后,考察了名量搭配中几种主要的情形:名词可搭配量词的、名词不能搭配量词的、名词必须要搭配量词的,并考察了同一种类别的名词与不同类别量词的搭配、同一种类别的量词与不同类别名词的搭配情况,结合各种名词所表达的量语义,给现代汉语名词分出了一个多层级的语义语法范畴的次类系统。  第五章:个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的空间语义特征分析。本章从名词的空间边界这个本质为量的角度,分析了这四类名词所指事物在空间上的有界、无界状况:认为在讨论名词的空间义的前提下,在名词所指事物“个体化”以后,汉语中的个体名词与抽象名词表有界事物,是有界名词,其中抽象名词所指是有界的隐喻性个体事物;集体名词与物质名词表无界事物,其中物质名词所指处于连续状态,没有个体形式存在,而集体名词所指是有个体成员存在的集合事物。同时在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无界”及其与事物是否同质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六章: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本章主要是针对汉语里有些绝对不加数量词的名词,与有些必加数量词否则就不能独立使用的名词,认为汉语里总不能加数量词的名词是表达类别义的名词,总表达事物的类别义,总是一种类指的用法;必加数量词(指量词语)的名词,总在表达一种“个体化”的事物,总不能有类指的意义与用法。由此,从“个体化”事物名词到区别词之间,从名词空间义的强烈到空间义的逐步减退再过渡到专门表属性关系义,从较强的指称义向陈述义的逐步过渡,文章最终给汉语名词排出了一个空间义方面的连续统。
其他文献
9月9日,由施华洛世奇与知名电影导演、摄影师兼作家Eric Valli合作展开的大型创意合作项目“家住长江”在上海静安公园拉开帷幕。“家住长江”是一项多媒体展览活动,施华洛世
大型热模锻压力机模架价值高、使用年限长、加工复杂。在模锻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选择合适的导向形式和顶杆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不同的模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与硫酸盐添加处理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照与硫酸盐添加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0.09~16.90和0.0
文言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能力的主要凭借。注释是文言文课文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注释是课本中的注释,与一般的注释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乙级双音节动词为考察对象,采取静态描写、对比分析和定量统计的方法,对汉日双音同形近义动词的在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
对《红楼梦》称呼语的全面研究一直是红学的一项空白.该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选用称呼语的情
布洛陀神话与盘瓠神话是壮族和勉瑶两族群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它们与各自族群的经济文化相适应而产生,并最终在巫文化的滋养下发展成为民族宗教的叙事内核,并为宗
全文按照神猴形象在泰国形成和发展的先后顺序循序探讨。 第一章,研究印度哈奴曼在泰国的流传。由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泰国的流传过程中,已逐渐演变为泰式《罗摩衍那》
本文以苏轼苏辙唱和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线索,主要研究了二苏四个创作阶段的唱和诗。结合二苏唱和的时代、文学背景,对唱和诗的诗歌主体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中分析了二苏唱和诗的
“留法三剑客”中,赵无极和朱德群的后半生都留在了遥远的法兰西。他们二人同样身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且同样以抽象画名世,甚至连多舛的婚姻生活都颇为相似。无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