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格局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迅速发展,收集和发布新闻更为高效的新媒体上位,传统媒介在这场“不变则亡”的时代浪潮中不破不立,进行了媒介融合,形成了如今更具时效性和协作性的当代新闻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每天都要接收各种信息,而新闻是对社会最新运动状态的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时效性是新闻一重要特性。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吸引眼球,以“贴标签”的方式制造噱头,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将报道对象进行污名化,使被污名群体的负面形象扩大化,从而形成刻板印象。如对河南人的污名化,造成河南人大都素质不高,爱偷鸡摸狗的刻板印象;对东北人的污名化,造成东北人大都脾气火爆,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的刻板印象;对女司机的污名化,造成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的刻板印象等等。逐渐地,污名化几乎已经渗透到人们所能想到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疾病,身份,性别,行业,种族,地域的污名,且大有泛化趋势,逐渐形成泛污名化。呈现出从特殊污名到一般污名;从单向污名到交错污名;从外显污名到内隐污名;常态污名与突发污名并存;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分离的特点。如今碎片化信息传播当道,情绪化表达往往又胜过理性的判断,靠负面标签来吸引人的眼球,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就极易引发舆论的偏激,那么舆论反转的频率也大幅增高,形成缺乏理性的舆论暴力,日积月累会造成社会信任度下降,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催生出新的污名,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无形的循环,最终导致舆论大环境的崩盘,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汲取其他学者对污名化的观点,对当代新闻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做出阐释,并根据典型案例,以多视角、多特征、多对象来系统的研究在当代新闻传播中,污名化现象的形成、演进;泛污名化的出现、形成,以及媒体在污名化中并不是简单的“扮演”收集者和发布者的角色;污名化在舆论反转中的作用,通过对以上方面的研究,系统地探究当代新闻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并尝试提出如何在新闻传播中减小污名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舆论健康积极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