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消化道瘘(Alimentary tract fistula,ATF)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疗效转归,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1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SAP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瘘分为消化道瘘组及非消化道瘘组,研究分析消化道瘘发生的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包含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入院时白蛋白水平、经皮穿刺引流次数、手术清创时机、手术清创方式、手术清创次数、清创术后腹腔引流管数量、CT显示气泡征、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胰腺感染、胰外炎症侵犯。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SAP并发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结果:361例SAP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其中消化道瘘组16例,非消化道瘘组345例,消化道瘘的发病率为4.3%。通过对消化道瘘组与非消化道瘘组的相关性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入院白蛋白水平、CT显示气泡征、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胰腺感染、胰外炎症侵犯、经皮穿刺引流次数、手术清创时机与SAP并发消化道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胰腺感染与SAP并发消化道瘘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6例消化道瘘组中,单纯结肠瘘8例,在本组消化道瘘中占比为50%;单纯十二指肠瘘4例,占比25%;单纯胃瘘2例,占比12.5%;十二指肠合并结肠瘘1例,占比6.25%;胃瘘合并十二指肠瘘1例,占比6.25%。16例消化道瘘中有9例包含结肠瘘,占比最高。在16例消化道瘘组中有6例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腹腔出血死亡,345例非消化道瘘组中有28例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因SAP严重相关并发症死亡。消化道瘘组病死率为37.5%,非消化道瘘组病死率为8.1%,行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消化道瘘组平均住院时间77.5d,非消化道瘘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9d,行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入院白蛋白水平、胰腺感染、胰外炎症侵犯、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CT显示气泡征、经皮穿刺引流次数、手术清创时机可能是SAP并发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而胰腺感染是SAP并发消化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2.SAP患者建议在发病至少4周后进行清创手术,发病6周后行清创手术其消化道瘘发生率更低。3、SAP并发消化道瘘的患者中以结肠瘘最常见。4、并发消化道瘘的SAP患者比未并发消化道瘘的SAP患者病死率高,并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