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的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下第三系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也广泛存在。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而且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沉积环境有关。其中,明化镇组储层泥质含量高,厚度薄,岩性粒度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高束缚水含量,粘土附加导电性以及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有关;馆陶组和东营组储层泥质含量较低,厚度较薄,岩性粒度较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粘土附加导电性以及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有关;沙河街组储层泥质含量中等,厚度较大,岩性粒度较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高束缚水含量,粘土附加导电性有关。本文在总结前人录井资料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以FLAIR实时流体录井和地化录井等新技术为依托,确立了录井资料解释两步走的新思路,即先识别储层孔隙中烃类流体类型,然后对储层孔隙中含烃流体饱和度进行评价。建立了组分相对含量趋势线模型,组分—荧光模型,重组分—甲基环己烷模型,皮克斯勒—三角图板模型、Gadkari气体比率模型和地化油质图板6个烃类流体识别模型以及不同组分异常幅度参数模型,全烃—流体类型指数模型,组合组分比值模型,单位岩石气体体积模型,特征组分峰型模型和地化热解特征色谱谱图模型6个储层评价模型。规范了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识别和评价评价原则及标准。另外,本文通过两个应用实例,验证了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良好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