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崇尚农耕文化,祖辈以土地、血缘、宗族聚居而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乡土社会。而这与天灾人祸、战乱流离等社会变动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矛盾体,促生了人们共有的一种“乡愁”心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赋予了“乡愁”更为丰富的内涵。新时期以来,我国多部纪录片充斥着浓厚的乡愁情感,在深刻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同时,引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本文通过梳理多部纪录片文本,分析我国纪录片中有关“乡愁”表达的“话语”、被建构的方式及与社会意义的互动。绪论部分首先对于本文的研究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说明,其次对于目前学界有关纪录片叙事以及“乡愁”叙事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阐述与辨析相关概念。第一章主要探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叙述语境。作为显型语境的社会文化现实与作为隐型语境的网络“乡愁”情绪共同影响了“乡愁”意义的生成。与此同时,纪录片情景语境与社会现实语境也呈现出一定的互动性。第二章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叙事策略。具体来说,叙事形态由类型固定化、宏大叙事、苦难叙事向风格多元化、底层关注、浪漫主义转向;叙事节奏具有韵律化特征,呈现出欢快与沉闷共鸣的显形节奏,以及以复调叙事、冲突叙事为主的隐形节奏;视听修辞则呈现出“底层凝视”与“民族诗意”的特征。第三章重点探究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乡愁叙事的意义赋予。第一节指出,新时期以来的多部纪录片具有影像民族志的特征,建构出中国乡村形象、底层社会的影像标本,形塑了文化“乡愁”载体的基本形态;第二节则从具象符号、仪式符号、时空符号、性别符号分别剖析纪录片“乡愁”内涵与社会意义的互动。第三节则探究了纪录片影像的“乡愁”话语表达机制,即纪录片通过建构身体空间、景观空间、精神空间实现与受众“乡愁”记忆空间的联结。第四章对于“乡愁”叙事纪录片的传播困境及现代性问题进行引申性反思。主要阐释了乡愁叙事纪录片在当代所面临的几种传播困境;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性成为解读“乡愁”的新的参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