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鞑靼滨藜(Atriplex tatarica)小白藜(Chenopodium iljinii)为研究材料,对生长在新疆盐漠环境中的这三种盐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分、水分胁迫等主要因子对三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萌发恢复情况。为当地的植被分布,植被格局研究以及荒漠地区植被自然更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资料。三种盐生植物的种子在5-35℃的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宜萌发温度分别为30℃,25℃和25℃。低温和过高的温度都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三种盐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NaCl盐度胁迫有相似的响应,即低浓度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受到的抑制较轻,种子萌发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直至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盐角草种子对盐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在1.0mol/L时仍然有少量萌发。低浓度下NaCl溶液刺激了小白藜种子的萌发,在0.1mol/L下其萌发率高达85%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中的萌发率。水分胁迫对三种盐生植物的种子的抑制作用随着渗透压的增大而升高,而且萌发率低于同等渗透压下NaCl溶液中的萌发率。三种盐生植物的种子转入蒸馏水中后,均大量萌发。萌发恢复率随溶液浓度和渗透势的增加而增加。鞑靼滨藜种子的耐旱性最强,其次分别为盐角草和小白藜。三种盐生植物的种子均能在较低土壤含水量(1%)中萌发。盐角草和鞑靼滨藜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范围要宽于小白藜种子;并且这两个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均为4%~16%;而小白藜种子萌发相对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3%~8%,盐角草和鞑靼滨藜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的萌发率均高于小白藜。这三种植物的种子对盐渍化环境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机制,而且种子的萌发能够忍受一定的干旱胁迫,但是盐逆境和干旱逆境总体上仍然抑制种子的萌发。被逆境抑制的种子会选择合适的季节和环境待胁迫减轻后,恢复活力继续萌发。种子对不同温度、盐度和干旱水平的萌发策略反映了植物在种子萌发阶段对其环境形成的一种适应。正是这种适应性使盐生植物的种子能够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萌发,进而顺利完成生活史的萌发策略,使这三种盐生植物的种群得以在新疆的盐渍荒漠环境中不断繁衍生息。这三种盐生植物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萌发策略,为新疆广袤的干旱盐渍地区的盐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增加荒漠系统植被覆盖度提供理论依据,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盐碱土地的改良以及盐生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