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随形磨抛刀路规划与力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型面精度与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而磨削抛光作为叶片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极大程度地决定着叶片表面质量。因此保证航空发动机叶片(组)的磨抛加工质量是航空事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因为特征微小、曲面复杂等原因,对于小型叶片以及叶缘等仍然采用手工磨抛。结合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可有效克服人工磨抛一致性差、效率低、废品率高以及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的问题。然而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1)设备成本高,且加工模式单一;(2)柔性差,难以进行视觉、力觉等感知功能的拓展,进而形成工艺闭环;(3)刀路规划多为曲面啮合原理,极易造成叶片前后缘区域的啃边等现象;(4)不具备高带宽的自适应接触力控制,极易造成叶片欠抛/过磨,表面质量一致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机器人作为装备本体,拓展具备精准力控制的智能磨抛单元和视觉检测单元,形成了工艺闭环。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的形状特点,提出了一种砂带复合式宽行随形磨抛叶片型面全特征的刀路规划方法,不仅改善了叶缘区域的加工质量,而且提高了型面磨抛效率。在对“磨抛单元-叶片”接触环境参数(位置、刚度等)精准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参考轨迹自适应生成的精准阻抗控制,实现了接触力的精准控制。具体内容如下:1.机器人叶片自适应“磨抛-检测”系统搭建。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叶片自适应“磨抛-检测”方案,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夹持叶片进行位姿调整,力控磨抛单元作为第七轴调节接触正压力与砂带线速度,并结合视觉检测技术,形成了“加工-快速检测-再加工”的工艺闭环。在MATLAB和装配样机上分别对六轴工业机器人和力控磨抛单元进行了运动建模的仿真与实验验证,后者的传递函数对于同组输入下的系统响应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8.72%、98.66%。耦合而成的机器人自适应磨抛系统,可以保证接触正压力与刀触点的主法线方向一致,既改善了研磨刀具尖端的受力状况,又保证了研磨刀具曲面不与加工表面产生干涉,为提高叶片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2.航空发动机叶片随形磨抛刀路规划。针对叶片型面不同区域的形状特征,提出了一种砂带复合式宽行随形磨抛航空发动机叶片全特征的刀路规划方法:即叶盆、叶背采用接触轮式砂带横向磨抛,以等残留高度法和等弦高步长法求取加工行距和加工步长,进行刀路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叶片前后缘区域获得的离散刀触点,依照圆弧拟合曲线原理进行包络式宽行横纵混磨刀路规划。基于UG和MATLAB平台对航发叶片进行了算例仿真,并基于上述机器人磨抛平台对高压Ⅲ级叶片采用该规划刀路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加工质量(Ra=0.175μm)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策略不仅可获得较大的加工带宽和步长,而且减少了叶缘区域78.8%以上的刀触点数量以及有效地避免了叶缘出现啃边等现象。3.磨抛单元-环境接触阻抗参数估计。基于接触轮的橡胶材料和砂带的基底材料属于超弹性体的事实,选择更符合物理实际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对磨抛单元与叶片所表征的约束环境进行接触过程的动力学描述,进一步设计了双卡尔曼滤波器互联的在线参数估计器来实现对接触阻抗参数的实时估计,并分析了其稳定性。最后在MATLAB和磨抛单元等平台上对高压Ⅲ级叶片进行了参数估计与接触力预测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估计器可以保证估计值快速(0.2 s左右)、准确收敛于真值,平稳阶段的接触力预测误差小于±0.15 N,速度换向瞬间接触力预测误差不大于11.2%,从而为期望接触力控制器的有效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参考轨迹自适应生成的精准阻抗控制。针对环境接触阻抗参数和位置参数未知或其先验知识不精确,会导致加工过程中力跟踪精度有限,进而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及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考轨迹自适应生成的精准阻抗控制策略。其在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基本框架中,融合环境(接触)参数估计器、参考轨迹自适应生成器和基于优化函数整定的运动跟踪控制器。在正弦曲面和高压Ⅲ级叶片上对该策略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阻抗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力跟踪误差小于±0.38 N,并且加工后的叶片表面粗糙度能够达到Ra0.175μm,且一致性良好。
其他文献
绝大多数金属表面都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在显微组织下表现为大量微凸体和其间的凹坑,这些微凸体的力学行为对深入理解材料摩擦磨损和接触变形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研究多采用统计模型来评估表面形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而缺乏单个微凸体对综合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因此本工作将采用多尺度准连续方法(Quasicontinuum)探索,当纳米压痕作用在多种面心立方FCC金属(铝、铜、金、银、镍、铂)薄膜(001)表面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加工设备,切削力信号能够有效反映机床的实时加工状态,在提升机床智能化监控水平和加工参数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切削力的直接测量方案在应用中存在较多限制,难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对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间接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针对现有切削力预测模型抗干扰能力不强,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从模型输入特征和铣削力建模方法出发,提出了基于多信号融合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与动物的疾病防治、畜禽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但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率较低,大多以原药或初级代谢产物的形式随着排泄物排出。而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去除能力有限,导致大量抗生素随污水排入自然环境,这些抗生素会通过农作物吸收和富集进入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构成巨大威胁。甲烷氧化菌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的能源和碳源,在氧化甲烷的过程中会产生甲烷单加氧酶(MMO),MMO是一种高度非特异性酶,能够促进多
本论文以RE40(OH)9NO3和RE(OH)2.94(NO3)0.06·nH2O两种碱式硝酸盐为研究主体、以水热合成为主要方法,致力于研究物相形成范围、可控合成技术、生成机制及物化特性,深入探讨了微纳米荧光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荧光调色、阴离子交换与荧光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经XRD、FT-IR、FE-SEM、TEM、SAED、PL/PLE等分析获得如下结论:在180℃、pH 7~8水热条件下,
核级石墨在高温气冷堆(HTGR)中常被用作堆芯主要结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堆芯石墨构件将承受热应力、机械载荷、以及潜在的地震作用等。这些复杂的应力可能造成材料内部出现裂纹,使得材料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结构完整性并威胁HTGR的安全。因此,研究核级石墨的断裂力学性能很有必要。为了研究核石墨的断裂性能,本文首先对单边切口的核级石墨(IG11)梁进行三点弯曲试验,采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梁表面的位
氨(NH3)是氮循环中重要中间体,对工农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主流Haber-Bosch工艺合成NH3依赖高温和高压(300-500℃,150-300 atm),导致了全球1%以上的能源消耗和1.6%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发展太阳能驱动的催化合成氨工艺是当今绿色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需求。传统的光催化氮气(N2)合成NH3过程,由于N2极稳定的三键结构(N≡N键的键能:940.95 k J m
对涉毒人员聊天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可从海量复杂的网络中快速精准地挖掘出涉毒人员并及时追踪调查。针对禁毒研判平台所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有效数据选择,利用带有方言特色和特定语境下吸毒信息采集平台的吸毒人员聊天文本数据,以一般文本分类模型为出发点训练涉毒人员聊天文本,和基于上下文语义学习的BERT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实验验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可学习上下文语境的BERT模型,对聊天文
丹寨汞矿是贵州主要的汞矿采矿区,长期开采产生了大量的汞矿尾矿渣。实地调查发现,矿区建立的尾矿库有限,仍有大量汞尾矿渣沿矿区周边斜坡堆积,当地居民在尾矿渣上种植玉米,汞矿尾矿(渣)对玉米有无重金属污染,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有关丹寨-三都汞矿区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工作较少,涉及矿渣、土壤、玉米中重金属和As、Se分布特征、有益元素和潜在生态风险、食用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红粘土作为一种不良土,直接运用于公路建设中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磷石膏作为工业废料,如果能将磷石膏作为改良剂加入红粘土中进行公路建设,提高红粘土强度的同时还能大量利用磷石膏,改善红粘土的工程特性。论文以贵阳采集的红粘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的强度试验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不同磷石膏含量、不同水泥含量对红粘土液、塑限,击实特性的影响,通过磷石膏红粘土的无侧限强度、水稳性、抗剪强度、CBR特性研
随着大跨度建筑平面的多样化发展,马克俭教授基于常规网格盒式结构提出了蜂窝型空间网格盒式结构,该结构是由水平方向的空腹夹层板和竖直方向的网格式墙架组成,具有受力合理、整体性好、刚度大、经济性能好、应用范围广、可满足大开间和空间灵活划分的建筑需求等优点。本文以一个拟建的三层大跨度圆形体育馆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研究了蜂窝型空腹夹层板的静力性能、动力性能及舒适度问题,并介绍了这种新型结构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