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IL-6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疾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入院日龄为出生至28天,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新生儿120例,根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败血症危重组11例、败血症非危重组39例、对照组危重组14例、对照组非危重组56例。按预先设定时间段对研究对象采血以分别进行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及血培养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IL-6取切值146.8pg/ml时,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8%、94%、92.3%、98.5%、0.982,明显优于hs-CRP(70%、79%、71%、79%、0.725);IL-6与新生儿危重症评分相关,病情越危重,评分越低,IL-6水平越高(r=-0.356,P=0.00);入院24h后hs-CRP敏感性上升,与IL-6相比无明显差异,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诊断效能高;IL-6水平变化可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结论血清IL-6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可为新生儿危重症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按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50例非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153例诊断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为病例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配对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或发臭、母产前或产时发热、出生重度窒息、重度小于胎龄儿(SGA)或双胎、胎次、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妊高症、母妊娠期糖尿病、产前胎心异常与新生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有关联,其OR值分别为4.626、3.279、4.550、4.913、2.576、1.678、2.724、3.352、3.967、2.517、5.175,成组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及低出生体重亦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且存等级效益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胎粪污染或发臭、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SGA/双胎、妊高症、糖尿病及早产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488、3.193、3.053、2.552、4.636、2.856。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前几位分别为病理性黄疸、发热、呕吐、腹胀、反应差、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低、CRP升高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与围产期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围产期保健,及时进行败血症危险评估及识别,是降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