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释文》是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的总集,唐陆德明撰。《释文》成书1400多年以来,受到世人的重视,前贤对它的研究也很多。但以往的研究因对于《释文》的体例认识不够,而不能很好地解释今本中的重音音切现象。又因为各家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在陆德明的语音系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问题的本质在于对今本《释文》的音切没有正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释文》的不同版本、敦煌和日本音义材料的音切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唐宋韵书和字书,以及史书关于《释文》流传的记载,得出今本《释文》并非完好保存了陆德明原书旧貌,而作了一些改动的结论。
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本文第一、二、三章展开讨论了后人的增改问题。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证明后人修改《释文》音切的可能性。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讨论了后人修改的具体情况,包括增和改两方面。通过文献的考证和语言理论的运用,我们认为,绝大多数不合《释文》体例的重音音切是后人增改的结果。后人对陆德明所注后世之类隔切的修改和改良,对原书所引音书或字书音切等方面的修改,都反映了修改人所处时代的语音特点和语音的发展演变。其他改动,有些则是后人对于传统经典音切的质疑,还有的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已。《释文》在不同时代有各自的特点,反映了后人多层次的修改。后人对《释文》的修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社会风气的表现。在研究《释文》音系之前,务必考虑后人对其音切的增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