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女性观在三从四德与内外有别的儒家性别伦理建构之下大同小异。在贞孝柔顺的女德要求之外,家国层面本属于男性的忠义期许从先秦时期仅针对贵族阶层女性历经南北朝与唐代的演化发展至明朝,逐渐形成了社会对于全体女性较为系统的一种额外期待。本文综合运用明代正史地方志等传统精英史料与诗词小说等边缘性史料、文人笔记等男性史料与才媛著述的女性史料,以考察家国忠义期许在明代女性观中的表现与生成此种社会风向的时代原因。有明一代,在官方的倡导下,女教体系极为完备,国家权力话语不断通过政令介入到女教之中,使女性行举为世作则、教化社会的家国意义更加彰显,而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带来女性阅读空间的开阔,评骘历史、综论天下使家国道义深入女性视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更多的女性加入到社会活动中,而自宋以来的民族危机使得汉统式微,男性的弱质化促使社会的拯世振邦期待逐渐趋向于走出闺阁的女性群体,北朝至唐时褒扬女性忠义的民间心理进一步强化。明代的官制女教书最早表现出了对于女性在家国层面发挥能动作用的期许,《内训》既宣导夫妇之道与家国隆替的联结,又强调女性对于国家的内助之功。《古今列女传》则采叙大量贤女典故,从国家意识到理国之道展示女性在国家政治层面影响国运昌隆的能动作用。民制女教书则将女性忠义内涵深化,《闺范》提出兼德大义的新要求,《女范编》使忠臣烈女二义归一,《女范捷录》最终将忠义辟为女德专章。掌控着书写话语权的明代男性士人在其著述中同样表达了对女性的家国期许。在笔记文类中,男性士人既称赞具有襄国辅君才干的女性,又肯定女性在家国政治中的不凡识见,既表述了对女性勇武气质的向往,又以女性的忠义实践事例教化民众。经文人整理创作的小说文类则运用多种想象方式寄拯救家国危机的希望于女性,通俗小说中的女将群像便于此时应运而生,这种想象也是民间精神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折射。中晚明诞生的才媛群体在其著述之中表现了对此种忠义期许的高度认同。在诗词创作中,才女们关怀社会民生,关切时局、品评时政,或书写经邦济世的理论或阐发自己的报国志向,甲申国变后,才媛群体进而成为女性遗民,以诗存史,缅怀故国之思。在鼎革之变中,还有许多女性在强烈的忠义感召下以身殉国,留下满怀家国气概的绝命诗。此外,更有许多参加到晚明军事活动的女性,或上阵杀敌、为君父复仇,或守城防御、保一方安宁,为后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