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肝是一种综合性代谢性疾病,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以及B超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类肝病,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目前临床上治疗脂肪肝的针对性药物较少,常用的降血脂、保肝药等效果不佳,副作用比较大,甚至可造成肝损害,而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肝脂消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杜同仿教授在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以绵茵陈、山楂、黄精、灵芝、丹参、法半夏、泽泻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清利湿热、消食化积、祛除痰浊、行气活血和补益正气的作用。本方证治基本上涵盖了脂肪肝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汤剂的物质基础研究、剂型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通过对肝脂消汤的系统研究,建立肝脂消汤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与同类经验方、成药进行比较,为汤剂的物质基础研究、剂型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采用HPLC法,建立了肝脂消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2)建立了HPLC法测定指纹图谱中相对含量较大的三个成分的方法。 (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肝脂消汤中总多糖、总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 (4)采用HPLC法比较十个治疗脂肪肝经验方(平肝脂汤、舒肝降脂汤、活血消脂益肝汤、脂肝汤、清浊降脂汤、降脂汤、疏肝活血化痰汤、清肝活血方、清肝化浊汤、平脂达肝汤)、三个成药(降脂减肥片、脂降宁片、丹田降脂丸)与肝脂消汤在成分与含量上的差异。 结果: (1)采用HPLC法建立了肝脂消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10批肝脂消汤剂共标示出20个共有峰,并进行了峰位归属,三个相对含量较大的峰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丹酚酸B。 (2)10批脂消汤剂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15.2-197 mg/剂之间,相差13倍;绿原酸含量在35.5-105 mg/剂之间,相差3倍;丹酚酸B含量在245-618 mg/剂之间,相差2.5倍。 (3)十批肝脂消汤剂总多糖含量在965-3114 mg/剂之间,相差约3倍;十批肝脂消汤剂总三萜含量在15.4-18.5 mg/剂之间,差别不大,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批次的汤剂,病人所服下的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而总三萜含量差异性不大;而方中灵芝、泽泻、山楂三味中药的三萜含量之和远小于全方总三萜含量,提示方中可能还有其他中药含有大量三萜类成分;灵芝水煎剂的三萜提取率只有19.5-33.9%,灵芝药材水煎剂中三萜保留较少,对于三萜这一类脂溶性强的成分,汤剂中的含量很少。 (4)十个经验方按肝脂消汤HPLC指纹图谱条件进样分析,均含丹酚酸B,此外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同样是出现较多的成分。十个经验方中均含有丹酚酸B,其含量在299-638mg/剂之间,说明汤剂中丹酚酸B含量很高,病人在实际临床过程中服用了较多的丹酚酸B;而三个成药脂降宁片、降脂减肥片、丹田降脂丸其配方中均含有丹参,但是降脂减肥片、脂降宁片按照指纹图谱条件,在 HPLC图谱中并未反映出丹酚酸B吸收峰,而丹田降脂丸中丹酚酸B含量折合到病人每天服用量也仅为1.64-6.17mg/天,在此成分含量上与汤剂相差甚远,以上结果提示在中成药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由于原药材质量不合格或者工艺关系,成药中某些成分含量较汤剂已发生较大改变。 结论: 建立的肝脂消汤剂成分测定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能很好地评价该汤剂的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肝脂消汤剂的进一步物质基础与剂型改进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