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强吸收、单光子发射等),从而在量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导带电子集体振荡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会对入射光场产生显著的局域限制增强(达到纳米量级的空间限制)。这种局域等离激元共振还可以通过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间距和表面修饰等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相比于单分子和量子点等发光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强吸收、单光子发射等),从而在量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导带电子集体振荡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会对入射光场产生显著的局域限制增强(达到纳米量级的空间限制)。这种局域等离激元共振还可以通过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间距和表面修饰等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相比于单分子和量子点等发光体,AuNPs不仅有限地消除了光漂白和光闪烁等缺陷,而且其具有极强的多光子发射强度。这使得AuNPs在量子传感、非线性光学、近红外活体显微成像、药物传输和癌症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AuNPs聚集状态的不同,会导致AuNPs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很多不确定性。对单个AuNP的直接观测和研究可以很有效地突破这些限制。特别是在消除系综平均效应后,AuNP展现出了良好的非线性相干动力学特性。目前受限于高灵敏和高时间分辨的要求,对AuNPs超快相干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致电子发射方面,难以开展对多光子发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快相干动力学研究。与此对应,目前缺乏有效的物理模型来阐述单个AuNP的非线性相干动力学演化行为。因此发展相应的物理模型,开展高灵敏高时间分辨的单个AuNP非线性相干动力学研究,进而实现AuNPs全光学相干操控,将极大地拓展其在超分辨成像、量子器件制备和红外传感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三能级的AuNPs相干操控模型,发展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1fs)的双脉冲激发技术,研究了单个AuNP在双光子光致发光(TPPL)过程中的超快非线性相干动力学特性。论文首先介绍了AuNPs功能化方案和非线性光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依据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即研究并阐述单个AuNP的TPPL过程中的非线性相干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宽带共振的三能级模型,并构建了AuNPs非线性相干动力学演化的主方程,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与一般高次谐波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对比,确定了该模型对TPPL的极大增强以及相位的超敏感特性。在实验部分,我们提出了双脉冲相干激发方案,研究了单个AuNP的TPPL强度随脉冲间隔的演化行为,基于其特殊的相干增强、激发偏振依赖和功率依赖特性确定了宽带共振的三能级模型。利用AuNPs良好的非线性相干特性,实现了信号背景比四个数量级的提升。同时,利用AuNPs良好的激发偏振依赖和波长依赖特性,对相干调制成像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扩展,发展了振幅投影的相干调制成像技术和波长依赖的层析成像技术。论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次提出了基于宽带共振的三能级物理模型,构建了单个AuNP的超快非线性相干演化方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AuNP的非线性相干演化过程,发现了相干时间内奇异的光致发光增强行为。通过与高次谐波等非线性过程的对比,阐明了单个AuNP非线性相干演化的原理与特点。2.提出了一种超快双脉冲双光子激发技术方案,通过测量单个AuNP光致发光强度研究其非线性相干动力学过程的新方法。在大时间尺度(亚飞秒至数十皮秒)测量了AuNP的动力学过程,通过激光功率依赖和偏振依赖特性研究了AuNP非线性相干动力学演化,获得了非线性相干动力学演化过程所对应的物理参数,包括退相干时间,中间态寿命,布居转移速率等。3.基于单个AuNP在超快双脉冲激发时的相位敏感性,发明了相干调制显微成像技术。基于相位控制两脉冲相干激发所获得的光致发光强度比单脉冲激发增加了50倍;基于相干调制显微成像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强背景光和其他干扰噪声对成像的影响,将AuNP成像的信号背景比提高了四个数量级。4.基于单个AuNP对激发偏振和激发波长的依赖特性,我们研究了振幅投影的相干调制成像和波长依赖的相干调制层析成像方法。通过单个AuNP荧光成像获得了AuNP的取向特征,实现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高分辨成像。基于波长依赖的信息增加了成像的横向分辨率,使成像可以在更多维度上描述环境的动力学特征。
其他文献
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在实验上实现以来,超冷原子已经成为人们研究量子现象非常重要的平台。利用人造规范场在中性原子中实现自旋轨道耦合,以此来模拟固体材料中难以观测的现象,例如:拓扑绝缘体、量子霍尔效应等。利用光操控Feshbach共振,改变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对于里德堡原子具有寿命长、半径大、易被电离等特点,近年来里德堡原子结合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例如单光子源的
量子中继器是构建大尺度量子网络,实现长距离量子通讯行之有效的工具。光与原子量子记忆(自旋波存储)纠缠源是实现量子中继的基本元件。近20年来围绕冷原子系综的光量子存储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实用化的量子中继要求量子存储具有大的多模存储能力,长存储寿命以及高存储效率等3个重要的指标。本文基于Duan-Lukin-Cirac-Zoller(DLCZ)量子存储方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包括:(1
近年来,量子模拟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探索多体量子系统的基本特性,还能够使我们揭示很多新能源和新材料。随着实验技术的提高,对于实现量子模拟器,量子系统的相干操控已经足够成熟。量子相干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人造可控系统都能够作为量子模拟器进行量子模拟。现今所应用的量子模拟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电路重构演化的量子模拟,通常称为数字型量子模拟;另一类是用一个可控的量子系统去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是一种在极高温或极高密条件下形成的液态凝聚态物质。量子色动力学(QCD)预测初期宇宙和中子星内部都存在QGP物质,物理学家们在高能重离子(核-核)碰撞实验中也发现了 QGP物质。QGP物质因具有强耦合低粘滞流体的性质,而被称为“完美流体”。在高重子化学势、低温区,QGP会相变为色超导相。在高能碰撞中产生的QGP物质体积极小(几千个fm3),且存在的时间很短(几十个fm/
在量子层面控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实现该过程的精密测量是量子光学实验研究及其相关应用的核心目标之一。中性原子作为一个基本量子单元,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自由空间中对中性原子的冷却与俘获及对单个原子,直至原子阵列的精确操控,为演示一些基本的量子操控和量子信息处理过程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舞台,从而使基于中性原子体系的光与物质接口,作为链接光子与原子之间量子信息存储和交换的节点,成为一
光镊是一种利用光场辐射压来俘获微小粒子的技术,比如原子分子、微米纳米尺度粒子、细胞等,是目前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中,光悬浮纳米粒子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与通过悬臂连接的力学谐振子相比,光俘获的粒子只与周围环境接触,消除了由悬臂引入的加热效应和退相干限制。在高真空中,光悬浮纳米粒子系统的质量因子预期可以达到1012,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常用于一些超精
量子态的纠缠特性是量子力学区别于经典物理的重要、基本性质,也是下一代量子技术革命的重要资源。随着量子技术的进步,深入理解量子态,特别是多粒子量子纠缠态的纠缠特性,不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实际问题。对多体量子纠缠态的深入理解是量子物理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当前,多体量子纠缠态的研究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1)多体量子纠缠态纠缠结构的有效分类。多体量子纠缠态的结构分类是
随着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发展,超冷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原子相比,分子拥有更加丰富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极性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以及长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使得其可通过外场进行分子内态操控。这些特性使得超冷极性分子成为实现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以及量子模拟的良好载体。稳定分子态的制备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前提。最低振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由于其势阱深度较深,不会弛豫到更低的能态,分子性质较为稳定,且基
由于拓扑物态具有对细节不敏感、不怕噪声、抗干扰等优势,在1980年拓扑物态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四十年间,对于新奇拓扑物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近代物理学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2010年,T.Kitagawa首次提出离散时间量子随机行走(离散时间量子行走)是研究拓扑物理的一个通用、简洁的量子模拟平台。由于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具有可调控性强、形式简单、拓扑物理丰富等优点,利用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去模拟各种新奇的拓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