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地黄毛蕊花糖苷合成基因筛选及RgUGT2功能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分析不同品种地黄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入手,进一步探究了毛蕊花糖苷在地黄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规律、诱导子处理以及不同栽培方式对地黄毛蕊花糖苷积累的影响,并利用比较转录组方法解析了地黄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筛选出一个与毛蕊花糖苷积累变化相关性最强的关键催化酶基因——糖基转移酶基因RgUGT2,克隆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表达特性和亚细胞定位,利用遗传转化分析了其在毛蕊花糖苷生物合成中的分子功能,克隆了RgUGT2的启动子并分析了其表达活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毛蕊花糖苷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了地黄不同组织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以及诱导子处理和不同栽培方式对地黄毛蕊花糖苷积累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了地黄W85-5、QH1、BJ1和1706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毛蕊花糖苷含量,发现QH1、BJ1和1706 3个品种在两个取样时期的非菊花心部位毛蕊花糖苷含量均高于菊花心部位,W85-5在12月份非菊花心部位毛蕊花糖苷含量也高于菊花心部位。检测了W85-5全株的16个部位(组织)的毛蕊花糖苷,发现地上部分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下部分;在叶中,随着叶片衰老程度增加,毛蕊花糖苷含量逐渐升高,叶5含量最高;在块根中,笼头的含量最高;在块根截面中,韧皮部的含量最高;同时又检测了花和蒴果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发现随着花器官发育及蒴果的成熟,毛蕊花糖苷含量均逐渐降低。SA、Me JA和H2O2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毛蕊花糖苷在地黄块根和叶片中的积累。不同品种间作处理时,间作四行时各品种平均单株鲜重最大,毛蕊花糖苷含量相对较高。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地黄块根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逐渐降低。2.利用IlluminaTMHi Seq 4000测序平台,对W85-5、QH1、BJ1和1706 4个品种的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共计24个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859,849,100个raw read经过组装、去冗余,共获得150,405条Unigene序列,利用6个数据库对103,938个Unigene进行了注释。进一步推导优化了毛蕊花糖苷的合成途径,结合毛蕊花糖苷在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含量分布规律,鉴定了参与毛蕊花糖苷合成的9个关键催化酶的222个Unigene,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325个Unigene,59个转录因子家族的4,461个Unigene,并选择其中12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对其表达量进行了验证。不仅揭示了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形成的分子基础,也筛选出可能参与毛蕊花糖苷生物合成的关键催化酶基因,为进一步进行候选基因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3.克隆了地黄糖基转移酶基因RgUGT2,并对其进行过量表达功能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gUGT2蛋白的分子量为55.8 k D,等电点p I为7.87,分子式为C2496H3980N684O698S33,蛋白的不稳定指数为43.16。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发现RgUGT2蛋白包含7个平行的β折叠和9个α螺旋。进化分析表明地黄RgUGT2蛋白属于糖基转移酶UGT73D1亚家族,与芝麻Si UGT73D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RgUGT2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构建RgUGT2的过量表达载体p BI121-35S-RgUGT2,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化的地黄毛状根,并利用根癌农杆菌获得过量表达的地黄植株,发现转化p BI121-35S-RgUGT2的毛状根和地黄植株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均高于未转化野生型毛状根和地黄植株,特别是2#过量表达地黄植株的块根含量是野生型地黄块根的3.04倍。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过量表达植株中RgUGT2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未转化地黄植株,毛蕊花糖苷合成途径中其他基因的表达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4.克隆了RgUGT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烟草叶片瞬时表达活性分析。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RgUGT2基因的c DNA序列为检索序列,在地黄基因组Survey数据库通过比对获得了RgUGT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利用Plant CARE在线软件对RgUGT2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含有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以及光照响应元件等。构建p CAMBIA1391z-p RgUGT2-GUS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通过注射器注射转化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结果证明RgUGT2基因的启动子能驱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表达,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
其他文献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情形是人民法院审理人格否认案件并做出最终裁决所依据的法律标准,而我国目前立法、司法解释和《九民纪要》所确认的适用情形较为原则和片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与逻辑性,引发司法适用难题。适用情形标准化是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同案同判"的关键。本文对主要适用情形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厘清其逻辑关系,细化适用条件,并建议通过立法、修法或出台司法解释等途径,围绕人格否认制度核心价值,构建适用情形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肛门损伤的治疗对策。方法:清创骨折固定后肛管排气,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配合肠道营养液口服。结果:该例患者保肛成功,患者恢复良好。结论:VSD结合肛管排气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利用小麦的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杂交小麦种子的生产必须依赖雄性不育系,黄寿松等发现的隐性核不育系以及建立的蓝标型雄性不育杂交小麦育种体系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该类型的雄性不育败育机理进行了探讨,以不育系15繁03与其恢复系绵07-374构建遗传群体对雄性不育基因ms1r进行了遗传定位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ms1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体进行功能标记开发。主要研究结果如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深加工原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玉米生产上,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其中玉米南方锈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病原菌小种分化,玉米南方锈病发病情况在我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玉米的生产带来巨大危害。选育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品种是有效的防治手段,开展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遗传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种子是极其重要的种质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存在繁殖系数较低(仅有1:10左右),生产中用种量较大等问题,因此,高活力种子是保证花生出苗率高、植株整齐度及产量潜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在收获后的加工贮藏阶段是种子老化裂变的开始,老化不仅对花生贮藏带来影响,致使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发芽指标与营养品质大幅降低,影响田间的种植生产和加
玉米穗粒腐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发生的病害,致病菌广泛,引起我国穗粒腐的病原菌主要是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被侵染后的玉米籽粒腐烂变质,不仅能够造成产量的降低,而且其病原菌代谢产生的伏马毒素等真菌毒素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健康。因此,培育并推广抗性品种是最安全经济的策略。本试验以感病自交系N6为轮回亲本构建
穗长是玉米产量性状重要的构成因子之一,在玉米单穗产量形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玉米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截至目前,玉米穗长相关基因的克隆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我国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为受体亲本,综3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材料(CSSL)为基础,筛选到一个穗长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q EL10。通过分离群体构建、分子标记开发、田间表型鉴定和交换单株筛选等策略,对该玉米穗长主效QTL q
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玉米叶片早衰将导致叶绿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的提前降解、光合能力降低、细胞死亡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因此深入研究早衰形成的分子机理对调控和延缓衰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和高配合力并在阻止授粉条件下早衰的玉米优良自交系08LF和阻止授粉条件下不早衰的自交系M1-7及其构建的F7
玉米小斑病、灰斑病和大斑病是三种世界性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和欧美等国家地区都曾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利用玉米自身的抗源,选育优良玉米品种是一种直接有效防治三种病害发生的方法。而开展抗性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为抗病育种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检测玉米植株抗病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法,该法具有准确、检测限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但需要专业
本论文通过对河南省产区(渑池、洛阳、南阳)丹参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共收集了15个丹参类型,分别为:M1、M2、M3、M4、M5、C1、C2、C3、C4、F1、F2、F3、F4、S1、S2。从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指标性成分等方面,对所选丹参类型进行比较和种质资源评价,通过并对农艺性状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优良种质类型,充分了解丹参种质的特殊性状与特征指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