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磁干扰(EMI)是影响电子设备工作性能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当今充斥着各式各样电磁信号的复杂空间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要确保复杂电磁环境下设备正常运行和信号可靠传输,电磁干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干扰信号采集、检测及分析与识别则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和便携式示波器实现了一款电磁干扰一体化检测硬件平台,并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调制识别算法对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干扰(EMI)是影响电子设备工作性能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当今充斥着各式各样电磁信号的复杂空间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要确保复杂电磁环境下设备正常运行和信号可靠传输,电磁干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干扰信号采集、检测及分析与识别则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和便携式示波器实现了一款电磁干扰一体化检测硬件平台,并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调制识别算法对25种辐射干扰信号的调制类型进行了识别。最后对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进行集成,实现了一套电磁干扰检测与识别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USRP和便携式示波器实现了一种小型一体化干扰检测单元。利用GNU Radio和USRP设计开发了辐射干扰信号的检测和采集装置,并通过多单元扩展协同扫描的方法,提高了频域监测带宽,实现了低成本大宽带的实时频谱监测。为智能化、高动态的新型电磁干扰检测设备及系统研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2)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线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设计了一种ResNet残差网络调制识别模型,并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对模型的长期时序依赖信息学习能力进行了改善。结合插值、抽取和加噪声的数据增强方式,扩大数据集样本空间,增强模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最后针对25种调制信号类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SNR≥3dB时,实现信号平均识别率整体达到了 96%以上。(3)基于深度学习多任务学习方法搭建了一个同时用于信号调制识别和信噪比预测的多任务网络模型。通过利用同一个共享参数的主干神经网络来学习任务之间的共性特征,对这两个任务进行联合优化并相互促进学习。最终实现SNR≥5dB时平均识别率达到98%以上,信噪比预测平均绝对值误差整体低于0.56dB。实验结果表明,该多任务学习网络能很好完成调制分类及信噪比预测两项任务。
其他文献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GIS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3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呈指数型爆发增长。移动边缘缓存技术可以将流行度较高的多媒体内容放置在距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避免蜂窝网络内热点内容大量重复传输,从而缓解网络拥塞,减轻基站负载,减少回程链路开销。同时,随着支持无线通信的小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基站辅助地面蜂窝网络进行热点区域覆盖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具有部署灵活性和便于移动的特性,相比于地面基站可
寺庙园林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园内的植物更是其独特内涵的体现.以唐代岭南佛教中心桂林的寺庙园林为例,研究其中植物景观的种类特点与配置结构.结果发现:11处寺庙园林共有园林植物75种,隶属52科67属,其中桑科榕属Ficus植物和天门冬科植物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有些园林植物(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既蕴含佛教内涵又体现了壮族文化.总体而言,桂林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山水特征,也包含着壮族文化底蕴.
岭南水乡的滨水道良好的连通性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及其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随着城镇化发展,滨水道出现通畅度不佳、空间渗透能力较弱、集聚效益较低的问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研究分析,选取连接度、深度值、整体集成度、全局穿行度与步行穿行度5项指标数据对滨水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踏勘与空间句法指标数据分析三角镇滨水道的空间形态与现状,进而提出三角镇滨水道优化建议.
梁孝王营建的东苑是西汉时期最具代表的私家园林.因园主的身份和地位,其也是当时唯一可以与皇家园林上林苑相媲美的诸侯苑囿.对历史辞赋、现存遗迹、文献记载和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东苑中运用了“苑中苑”的造园手法,土石并用、叠石造山;引水为池、师法自然,个中建设无不精巧,且初现了园林的诗画意境;其中植物种植搭配收四时之烂漫,动物种类繁多纳四海之惊奇,美学与实用并重.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
当前,大部分车辆均配备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给予用户精准的速度和定位。然而,在例如城市峡谷、高架桥、隧道、林荫道等城市复杂环境下,GNSS信号阻塞会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甚至缺失。因此,GNSS通常与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ion System)相结合。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有着便宜、占用空
简述广州林业和园林“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通过与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内发达城市相同指标数据对比,归纳总结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现状和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以问题及城市发展建设目标为导向,解读广州“十四五”期间林业和园林高质量发展的六大重要任务,包括打造千年花城新名片,深化绿色资源提质增效,织牢生态安全保护底线,增强居民绿色获得感,筑牢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以及公众的环境与社会公平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正义”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热点.使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近40年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发展态势、关键词聚类与时区聚类分析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正义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并从绿地空间区位配置、绿地可达性、绿地供给与人口需求的匹配程度、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空间绩效和环境绅士化6个方面揭示了当前国内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环境正义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