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和汉字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刺激,且与其他物体刺激相比,二者均是专家化的刺激。前人对其专家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倒置效应和组合效应。左侧偏爱效应是面孔和汉字加工领域被发现的另一知觉专家化效应。面孔的左侧偏爱效应的行为发展轨迹在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表明面孔的左侧偏爱效应在不同的任务中最早出现在5岁,最晚在11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但汉字左侧偏爱效应仅在成人被试上进行研究,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的发展轨迹并不清楚。同时,汉字和面孔加工存在多方面的相似性。最为重要的是,有关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的脑机制及其发展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经典的同时呈现范式来探讨面孔和汉字的左侧偏爱效应在行为上的发展轨迹;再采用前后呈现范式和脑电技术来揭示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的神经机制及其发展。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的行为和神经机制发展轨迹。实验1采用经典的同时呈现范式,选取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和大学生被试来探究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在行为上的发展轨迹。实验2A首先采用前后呈现的范式来考察大学生被试面孔和汉字的左侧偏爱效应的神经机制,目的是验证研究范式的有效性和揭示左侧偏爱加工的相关脑电成分;实验2B利用前后呈现范式对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被试的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神经机制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1和2都发现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的小学生和大学生被试均出现显著的面孔和汉字的左侧偏爱效应,这表明汉字和面孔的左侧偏爱效应是一个稳定的知觉专家化效应,而且大约一年的汉字学习经验就能形成汉字左侧偏爱效应。(2)同时呈现范式的行为结果发现汉字的左侧偏爱分数显著大于面孔的左侧偏爱分数,汉字的反应时的偏爱分均显著小于面孔的反应时偏爱分,这提示汉字和面孔的左侧偏爱效应存在不同加工特性。(3)二年级被试的左侧偏爱分数与其他年级的左侧偏爱分数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同时呈现和前后呈现范式中,二年级被试的左侧偏爱效应在行为上达到与成人相似的水平。(4)成人被试的脑电结果发现,左侧合成面孔-原始面孔配对条件中原始面孔激活的N170和N250的波幅均显著大于右侧合成面孔-原始面孔配对条件;而在汉字任务中,左侧合成汉字-原始汉字的配对条件和右侧合成汉字-原始汉字的配对条件中,原始汉字诱发的N170、P200和N250波幅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汉字和面孔的左侧偏爱效应的神经机制均与早期的认知加工过程有关。(5)儿童被试的脑电结果表明,二年级被试在完成面孔任务时,两种合成面孔诱发的N1有显著差异波幅差异;四年级被试在完成面孔任务时,两种合成面孔诱发的VPP波幅有显著差异;六年级被试在完成面孔任务时,两种合成面孔诱发的N2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汉字任务,不同年级的被试均在N170,P200和N250成分上对两种合成汉字的激活表现出差异。这表明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的神经机制的发展轨迹存在差异。总之,本研究发现二年级被试的面孔和汉字左侧偏爱效应在行为上达到成人类似的水平,其加工的神经机制主要与早期的认知加工过程有关,并且面孔和汉字的左侧偏爱效应的神经机制的发展轨迹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