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内脏脂肪指数是否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参加调查者为从2011年8月开始到2011年12月截止的,并且在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参加随访调查的大连市内社区居民,年龄均≥40周岁,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4,872例,获取受试者身高、体重、腰围(WC)及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率,计算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平均心率、BMI以及内脏脂肪指数(VAI),化验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肌酐(Cr)、血尿酸(UA),根据内脏脂肪指数四分位水平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四组。比较各分组间基线时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异,在3年后对入组的人员进行随访,化验和测量3年前的各基线指标,比较各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基线数据分析统计高尿酸血症患者有364例,现患率为7.5%。各组间高尿酸血症现患率分别为4.9%、5.2%、7.2%和12.7%,?~2=70.0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年龄、平均心率、BMI、MSBP、FPG、2hPG、TC、TG、LDL-C及VAI正相关(r=0.195,r=0.167,r=0.273,r=0.148,r=0.032,r=0.048,r=0.068,r=0.288,r=0.059,r=0.21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42,P<0.05)。3.对入组的基线人群以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MSBP、平均心率、FPG、VAI及TC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平均心率、TC后,内脏脂肪指数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查人群中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VAI,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增加1.245倍(OR=1.245,95%CI:1.191-1.302,P<0.001)。此外年龄、平均心率、TC也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25(1.009-1.040)、1.026(1.013-1.040)及1.284(1.153-1.430),P<0.05,且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4.以2011年无高尿酸血症,2014年进展为高尿酸血症为终点事件行Cox回归,测量指标同基线。有626例发生上述终点事件,占随访人群的12.9%。各组发生终点事件分别为135例(11.1%)、115例(9.4%)、164例(13.6%)和212例(17.3%)。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VAI增高有增加的趋势。将年龄、性别、MSBP、平均心率、FPG、TC和随访后的VAI作为协变量,使用逐步向后法,结果发现年龄、性别、TC和VAI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后VAI、年龄、TC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1.077(1.057-1.097),1.013(1.003-1.023),1.108(1.024-1.199),P<0.001,且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结论:1.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现患率有增加的趋势。2.内脏脂肪指数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